时值暑期,炎炎夏日,当大多数的同龄人放假休息在家,吹着空调、喝着冷饮、看着电视、刷着微博的时候,却有这样一群大学生,顶着烈日、啃着馒头、背着行囊,拖着略微疲惫的步伐,穿梭于甬城的各个大街小巷。是什么让这一群本可以安逸享受假期的90后大学生选择了这样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请跟随记者走进浙江万里学院“创业训练营”。
“创业训练营”吹响集结号
6月14日,是浙江万里学院第六期“创业训练营”吹响集结号的日子,也是42名学员第一次相见的日子。正是这天,大家被随机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的7名同学成了互相的“梦想合伙人”。
是团队就有分歧的时候,特别是当这群被贴上“个性”标签的90后大学生聚集到一起,很难想象不会产生一丝“火花”。
张宥密正是这样一名让小伙伴们头痛不已的同学,他较有主见、个性十足,经常与团队的其他成员发生意见上的摩擦。
“在做决定时常常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甚至有时双方会相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但是,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创业团队,我发现这些团队成员无一例外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取长补短,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创业进程。就像之前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那样。”与张宥密发生“冲突”最多的林霖同学这样说道。
互相比拼省钱的点子
“每个组的创业基金只有1000元,我们要经历10天的吃、喝、住、行,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创业。还记得第三天,组员们提出想吃一些新鲜蔬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要求,但我还是犹豫了,我不确定在这方面的投入需要多少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我对这次菜场之行的心理价位是不超过20元,最后,我们也确实控制住了支出。一斤雪菜是4.50元,一把青菜是3元,2个番茄是4.50元,总共的支出是12元。虽然组员们和我都很想开荤,但是为了节省开支,还是守住了底线。”第一组的生活委员季成子这样说道。
第一天的活动结束,在晚上的汇报会议上,第三组创业团队除了早餐花的10元钱,剩下的梦想基金还有990元。因为中午吃的是工作餐,没有花钱,准备晚上在开完会之后去好好吃一顿,但是听完其他组的财务报告后,小组成员顿时哑然。
第二组一顿下来的午饭开支竟然只有4.7元!七个人一顿饭吃4.7元,几乎节省到极点的伙食开销让其他组成员“压力山大”。
会后,本来想好吃好喝的第三组成员再也没有说话,默默地跟着组长王涵走进食堂点了一份两元钱的炒土豆丝。七个人围着一盘土豆丝,埋头吃着碗里的白饭,都没忍心将筷子伸向土豆丝。
从那天之后,每个小组都把每天的生活开支控制在20元作为奋斗目标,把勤俭节约,坚持不懈作为生活宗旨。
炎炎夏日,在外奔波,水,便成了最需要的东西。为了节约资金花费,很多组员舍不得花钱买水,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花3毛钱提一瓶开水,把盖子敞开,第二天冷却后,每人出门前都装满水杯带在身上。
另外,交通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第二小组为了节省每人六角的公交车费,好几次从5公里外步行回学校。
创业是行动也是责任
“大学生创业应当有细致的市场调研、具体的策划和现在就去实施的行动。”在创业训练营的第一课上,浙江万里学院黄文军老师向这群即将去参加创业训练的同学讲到。
第四组的杨倍蓓同学利用自己是奉化人的优势,在奉化水蜜桃即将上市的前两天,就和组员一同走访了宁波市区各大超市,联系水蜜桃农户,进行详细的调研和策划。第二天清晨就决定将全组资金投入收购农户水蜜桃的项目,真实地上演了一幕“农超对接”的精彩好戏。
“卖报纸的时候真的碰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一些人看见我们就嘲笑说你们是准备卖报纸凑学费吗?或者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我们,有些脸上还挂着不屑的笑。那时候心里真的很难受,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的。晚上开会的时候,徐老师让我们寻找一下创业所得的捐助对象,我们在网上看到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我们卖报创业得到的资金不多,但只要能帮助一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人,就足够了。做过就比没有努力要好。”第六小组的郭淑文说。
责任,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的责任,当被路人问到为什么要出来卖报纸的时候,第六小组的汪浙彬说:“想利用这个机会锻炼自己,并帮助有需要的人。”周浩 毛信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