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干旱,我们越来越从容
1971年,旱灾又来了,这一回比上一次略轻,但同样是“史上罕见”。
根据相关记载,“河水断流,航运断绝,内河养殖失收,咸潮内泛。”历史仿佛按下了重复播放键,一切都像当年的翻版。
欣慰的是,随着宁波水利基础设施逐渐增多,宁波抗击高温干旱的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1968年,根据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上访要求,当时的省革委会终于批准了皎口水库的建设,确定水库大坝为浆砌块石混凝土重力坝,并于1970年开工。1971年,华罗庚教授来宁波推广优选法,对水库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5年落成后成为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后来又逐渐成为宁波城区主要供水源之一。
改革开放后,宁波兴修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多。周公宅水库、海溪水库等中大型水库陆续落成,平原河道得到了有效治理,一批投资巨大的引水工程先后投入使用,效果显著。
2003年,多年未遇的干旱卷土重来,但这一次,因为调度合理,建成的水利工程陆续发挥作用,宁波变得从容多了,旱灾影响远远小于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几次重大旱灾:
1953年,最高气温37.8度,旱期70余天;1958年,最高气温38.2度,旱期近100天;1967年,最高气温37.9度,旱期120余天;1971年,最高气温37.5度,旱期近90天;2003年,最高气温40.8度,旱期70余天。
以上数据综合《鄞州水利志》和《宁波市志》
欢迎您加入东南商报特稿栏目微信:“程钟婧鼓”,了解更多内容。我们会上传原汁原味的“未删节版”稿件,也会和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们希望通过微信了解您的阅读心得,也希望您多多报料哦。加入方式:1.扫瞄右边的二维码;2.搜索微信号dnsbczjg。我们期待你的关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