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海力洋成校校长王可红:为农村留守妇女铺就致富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8月13日 09:17   【 】 【打印
0

  “王校长,多亏参加了你们开办的缝纫工技术培训班,我现在每月能挣近3000元呢。”宁海县力洋镇海头村,村民茅静亚正在家里忙缝纫加工,一见到登门察看产品加工情况的王可红,就像见到了大恩人。

  像茅静亚这样曾赋闲在家,后经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能“淘金”的农村妇女,力洋镇还有很多。而力洋成人学校校长王可红就是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的人。

  力洋镇是宁海县东部传统的农业大镇,经济欠发达,闲置劳动力多,男子多外出打工,不少妇女因家庭牵累或没有一技之长而留守,“不充分就业”现象突出。如何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身为成人学校校长的王可红动起了脑筋。2006年,王可红根据缝纫在当地有历史渊源和技术基础,而就业市场缝纫工紧缺这一现状,决定选择服装缝纫工培训为突破口,来转移妇女劳动力。

  成人学校要办缝纫工培训班,这一消息引起了留守妇女的兴趣。当年5月,服装缝纫工培训班在力洋成校开班,首期学员40名。

  为方便学员,学校将培训形式分为日班、夜班及随到随学;由于村落分散,考虑到学员培训来去路途远,学校设立了“流动培训教室”,将缝纫设备拉到各村开展培训。

  首期学员结业了,其中21人被城关镇服装企业招收。可是王可红仅高兴了6天,就有企业前来“投诉”,原来短短6天,21人中就有15人开溜,原因是这些妇女要照顾家庭。

  众多服装企业因招不到缝纫工而心急如焚。“能不能我们出面去拉加工业务,让这些学员在自己家里加工?”说干就干,王可红开着他那辆二手桑塔纳轿车,几个月里跑了上百家大小服装厂。

  慢慢地,随着学员们手艺日益精湛,一些大型的服装厂与王可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今,力洋成校开始把外地缝纫企业的设备、加工业务引入当地,在各村设立加工点。王可红还与力洋镇党委政府策划成立了全国首家乡镇缝纫产业联促会,他自己担任秘书长,全权负责协调加工点和企业的业务关系;要是生产上出现问题,便派遣学校老师上门指导。如今的力洋镇已实现“村村设立加工点,户户妇女再就业”和“零距离培训,家门口就业”,全镇缝纫加工点的加工产值近亿元。

  王可红创新的“上门培训-引进业务-设点加工-就地就业”这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还被媒体称为“力洋模式”。

陈敏 薛丛川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