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服务促和谐——“枫桥经验”宁波实践纪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12日 08:52   【 】 【打印
0

 

  情理交融做调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如果调解仅是“和事佬”去“和稀泥”,有时调解不成功,有时虽然当事双方碍于调解人威望和乡里乡情,当场认可调解结果,但难免隔些时日矛盾再次爆发。

  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意识到这一新趋势,采用各种方式鼓励法官、律师、民警、高校教师等参与到基层调解工作中去,使调解工作在以情动人的同时,以理服人。

  2011年6月,4位鄞州区人民法院青年法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所在社区矛盾调解,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法官”。鄞州区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敏锐地意识到“小巷法官”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巨大作用,先后向全区和全市基层法院推广,并将法官参与“小巷法官”的情况列为法官年底考核内容。正是这种引导,使我市小巷法官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目前已有500多人,他们的足迹遍及200多个社区和乡镇,房屋渗漏、违规搭建等诸多问题,在法官的调解下得到了解决。

  有的县(市)区还在调解工作中引入了律师和专家。鄞州区为每个村配备一名有威望的人当“老娘舅”,配备一名兼职律师参与调解,还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村中有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时请专家参与,形成了“老娘舅+律师+专家”的调解模式。一些高校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在调解中不仅讲情、讲法,还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知识影响当事双方,一些被法院判了还依旧上访的人,在和他们交流后“想通了”。

  近年来,我市建立县(市)区社会矛盾联合调处中心,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以及物业纠纷等调解模式。据市政法委统计,目前全市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97个,涉及消费、交通、医疗、劳动等领域,70%的矛盾纠纷通过专业化调解解决。

  用智慧城市和网络创新促和谐

  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了城市实时控制和协调系统,系统化解决了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今年,我市在宁波高新区研发园建成了宁波市智慧城市体验馆,里面展示着13个行业共计70多项应用案例和建设成果。

  在智慧交通展区,记者发现了一块智能公交站牌,它比普通站牌多出了一块长方形显示屏。显示屏的上半部分是站点表,乘客能实时了解公交车所在位置。目前宁波公交总公司的3000多辆公交车已全部入网监控,市民只要在手机上下载相应的客户端软件,就能查询并清楚地知道任何一辆公交车的即时位置。在这次台风中,很多人下载了客户端软件,将手机和设在各主要路口的摄像头联网,随时查看这些路段是否有积水,以选择最佳行走路线。

  我市还大力推进社会治安智慧监控,加强街面巡逻、社区群防、重点部位监控、卡点堵截、区域警务协作、“虚拟社会”管控等“六张网”建设,全市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4.4万个、公交车探头15590个,使坏人面对摄像头不敢干坏事,干了坏事也逃不脱。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网络服务平台,市民有事点点鼠标,相关部门就会解答。这些网络平台,大大化解了社会矛盾。近三年来,江东区在网上发现的问题98%得到有效回应,80%以上得到妥善解决;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22.8%。

  网络平台,也成了传播正能量、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的平台。10月9日晚,江东百丈街道的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名为“最可爱的背影”的配图微博,反映了百丈街道干部投入到抗击台风中的情况,引来网民一片赞叹,评论达240条。网友@烟之蓝2007说:“有了这些可爱的人,再黑的夜都很温暖。”网友@Amazonnb说:“基层干部大灾前都是舍小家为大家,时刻奋战在第一线,赞一个!”记者 杨静雅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