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三个铜板过一渡” 镇海渡的前世今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18日 10:45   【 】 【打印
0

渡船的变化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镇海渡都是用橹摇舢板载客。镇海轮渡站成立后,共有木船14只,其中驳船5只,渡船9只。

建站当年,站方着手建造渡轮。同年底,镇海1号渡轮投入运营,15马力,51客位。但是,早晚客流高峰时,渡轮来不及运送,原有渡船也一并开出。

1965年初,浙江省交通厅拨出专款,委托宁波港务局船厂新造铁壳渡轮一艘,定名“镇渡2号”,40马力,90客位。第二年1月,“镇渡2号”投入使用,与“镇渡1号”对开。与此同时,原有的一只载重2吨渡船改造成载重9吨,并装上5马力柴油机,取名“镇渡3号”,备用。到1986年,渡轮经过两次更新,吨位增大,但数量始终保持“两轮对开,一轮备用”。

1985年5月,最后一只橹摇舢板被镇海渡轮站淘汰,全体船员目送致意。

1986年,120马力柴油机两台、1000客位的两艘渡轮“镇渡6号”“镇渡7号”投产使用,渡轮造价90万元,船上仪器、仪表、消防救生、船员工作休息设施齐备。这两艘全面升级的渡轮还根据船舶性能,开展搭摆轿车、小面包车和双排座客货两用车等小型机动车辆的业务,提高社会效益,增加经济效益。

1989年,轮渡公司租用上海轮渡公司8车次旧铁壳渡轮“沪航车3号”作为备用船,增强了渡轮的工作能力。

据该公司档案显示,自1963年镇海渡渡船改用渡轮起,共有“镇渡1”“新镇渡1”等10艘渡轮先后服役。截至2012年,“镇渡7”“镇渡8”和“镇渡9”仍在服役。

老船工的回忆

原镇海轮渡公司安全科科长白富根,曾经参与“轮渡公司”历史资料挖掘整理工作。他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新老两代船工的生活,只能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

1964年渡轮站曾召开退休工人座谈会,退休老船工被请来开会,忆苦思甜。据他们讲述,新中国成立前,镇海所有渡口由个人经营,船工们用手摇着舢板,载客渡江,全靠“力膀子(镇海话:胳膊)”吃饭。这个行业基本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但是,渡口被地痞霸头占据着,船工摇船渡客,必须经过霸头的同意,向他们缴纳费用,购买“脚户”——也就是船工摇渡船的权利,出钱多的可以多买。

当时镇海共有40多只渡船,50名船工,都要孝敬霸头才能揽活。那时镇海江南的霸头叫林纪品,江北的霸头叫吴小根,还有一个国民党工会会头刘志刚,也要船工们定期孝敬。这几个人给镇海批出的脚户是100多。

船工怎么分配这100多脚户呢?根据脚户的排列先后和数量多寡,按日轮流分值。一般三天做一轮,一脚“脚户”每个月只能轮到十天当值。霸头除了应得的脚户收入,还要从船工的总收入中再扣除一成。

讲着讲着,老船工们的眼眶就红了起来。都是铁打的汉子,风里来浪里去,在甬江上讨生活。无奈好汉敌不过流氓,所以船工们只能屈服。

船工不但受霸头剥削,还要交经费、纳船税,逢年过节要向警察机关和地痞流氓送“包头”。所以镇海有句老话叫:天下行业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