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驾驶过的机壳船,被电影《难忘的战斗》剧组借去做过道具。电影中有用秤砣敲特务头的镜头,因此,看过电影的老镇海人,尤其是轮渡工作人员,有句口头禅叫“难忘战斗,秤柱敲头”。
俞全兴说,最难忘的是刚入行不久,轮值夜班时手摇舢板送客过渡的情景。
那是在1972年。当时,轮渡公司为节省柴油,规定晚10点左右停开机动船。一旦有病人需要从北仑来镇海,立即2人一组,拿着风灯,送人过江。
“我们使用的舢板船,可以放下28只六七十公斤的成年猪。”俞全兴喷了口烟,慢慢地回忆,换算成载人,为安全计,大约一渡可以载20人。
当时北仑境内没有医院,只有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可以治疗一般的病症,但对突发病和严重病症无法处理。生了急病的人一定要经镇海渡连夜过江,到镇海城关求医问药。这些病人有用藤萝抬来的,也有用手推车推来的。
一般夜渡都是这么一幅情景,病人家属敲门,口里喊着:“老大老大(对船员的尊称,相当于船老大的意思),阿拉生病人,要过江。”于是,屋里的值班人员忙忙地起身,拿上桅灯。这种桅灯外用玻璃罩,点上煤油,放在船尾,既是信号又做照明之用,大概有15瓦白炽灯那么亮。
黑漆漆的甬江上,一盏风灯摇摇晃晃,载着有急事的乘客过江。舢板摇到镇海,如果对面没有新的渡客,船员便在值班室歇一觉。
新老几代船工,守护渡轮,从过往的心酸事讲到了如今的好时光。
岁月倏忽,镇海渡阅尽沧桑,见证了镇海的发展与变化,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与传说。
记者陈饰 通讯员严水孚 俞君
编辑:郑翔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