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菲特”肆虐。楼依洁的家乡余姚,断水、断电、无信号,交通一次次面临瘫痪……
楼依洁是余姚市临山镇团委书记,在宁波团市委挂职,也是一位志愿者。六天六夜间,这位80后基层女干部经历了有生以来诸多第一次:第一次身临天灾,第一次深感无助,第一次勇敢救援……她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平凡和无私的爱,让我们共同撑起的是黑暗笼罩下的一片希望的天空。”
【10月8日 暴雨】
电、通讯信号已断了一天。焦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站在(余姚)富士小区门口过膝的洪水中,在一次次的信号试拨中终于和临山镇联系上了。对方说,我们镇里的受灾情况说不上最严重,心也算放下了一半。蹚水回来时,小区楼道时不时传来孩子的哭声、大人们的呼喊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等待了,对,哪怕给别人一点点帮助也好。
“都到我家里来吃饭吧。”我把楼道内的三户居民都叫到家里,10多口人每天的中、晚饭就在我家解决。先吃我家的食物,如果吃完了,再由其他家支援,这样可以合理安排食物。我的提议,邻居们都同意。
看到小区门卫只有桌板一处是干地,保安只能盘腿坐在桌板上。我匀出一些水和干粮,送到他手中。
【10月9日 雨】
通过收听广播,我得知全市抗台抗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发放中心设在余姚三职校,但现在还缺少大量的救灾物资和运送分发物资的志愿者。同时,大批的被困人员需要安置转移。慌乱的心渐渐镇定下来。小区外的水已退到大腿根处了,出去还是不可能。
我继续在楼道里当“煮饭婆”、“送饭婆”。煤气没了,三楼的邻居扛了个煤气瓶下来。大米也见底了,隔壁邻居也支援了一些。不知道,咱们四家人的食物能够吃几天?
【10月10日 雨】
信号依旧很不好。我试着蹚水出去寻找能拨打电话的地方。雨时停时下,小区内的积水还在大腿根部。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赶紧往小区外走,终于打通了电话,得到了宁波、余姚团市委正组织志愿者赴余姚的消息。我也赶紧联系、组织我们镇的第一批志愿者,并得到了镇青企协和两新组织捐赠的物资。
把楼道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做了大致的工作安排,就等明天出发。
【10月11日 阴】
蹚水,再搭车,终于来到抗灾指挥中心。我穿着短裤,带领志愿者们蹚水走到受灾严重的梨洲街道竹山桥村派发物资。一路上,垃圾漂浮,可谁都没有退缩,继续前行。
“谢谢,真的谢谢你们!”受灾群众在接到物资后一次次的道谢,让泡在水中的我们温暖无比。下午,我和队员们又急匆匆地赶赴舜南新村、四明社区等地,继续派发物资、清扫卫生。
深夜1点多,抗灾指挥中心里依旧是大家忙碌的身影和此起彼伏的电话声。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批批宁波团市委派遣的志愿者,还有一车车运来的食物和水。我和志愿者们重复在干的工作就是搬运物资,为第二天的运送做准备。
凌晨2点多,我蹚着冰凉的大水,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在水中步行了2公里回到家。在水中泡了整整一天,此时已经精疲力竭,喉咙也嘶哑了,家里依旧没水没电,倒头便睡在了沙发上……
【10月12日 晴】
起了个大早,继续蹚水赶到指挥中心。这时,第二批志愿者已经到位。这一天开始有橡皮艇了。我带着队员们撑着橡皮艇赶赴兰江街道卫生院和季卫桥社区分发食物。沿途,我们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我们互不相识,但彼此微笑着道一声“加油哦”,心里充满了干劲。
下午,得知花园新村还有人员被困家中,我和志愿者们再次赶到社区。临山镇亲情幼儿园的马益民园长二话不说,开着校车赶到那一带,涉水及时救出10多名被困群众。
傍晚时分,我们啃了几口面包又再次转战季卫桥社区,挨家挨户分发刚刚运到的手电筒。这时,城区有些地方的水位还在膝盖以上,个别深的已经没过志愿者的胸口。
【10月13日 晴】
受灾的第六天,情况慢慢好转。主城区部分道路和小区的积水逐渐退去,但留下了大量被脏水浸泡多日的垃圾。宁波团市委开始组织大批志愿者赶赴余姚灾区进行垃圾清理。这天,我组织的第三批志愿者共计100多人开始在兰江街道、马渚镇及邮电新村进行灾后清洁打扫。
志愿者们穿着涉水服,站在臭烘烘的水中,用皮划艇把一堆堆的垃圾一次又一次地来回清理运走。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抵挡不住扑鼻而来的阵阵恶臭。不敢想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垃圾。面对繁重的清扫工作,志愿者们一刻不停歇。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余姚变回美丽家园!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