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记者日记 救灾期间那一件件抗灾报道的背后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20日 08:18   【 】 【打印
0

商报记者抗击“菲特”日记

10月9日,商报组织的皮划艇救援队装载着救援物资进入余姚灾区。

商报记者抗击“菲特”日记

10月11日,商报记者范洪在余姚南雷里社区采访。

商报记者抗击“菲特”日记

10月9日,商报记者张贻富、刘波在余姚舜南社区采访。(背对着的是张贻富,右侧正在拍照片的是刘波)

如“亲人”般的蛋炒饭和榨菜汤

这是我们到余姚采访的第二天,采访也绝非易事:余姚大水封城,公共交通中断,许多地方仍然被水淹没,小车无法进入,由于不熟悉道路状况,徒步涉水的危险性也很大,必须搭乘大车进入。因此,只要见到大车特别是卡车,就尽量挤上去,哪怕只是捎上一小段路。

10日深夜,我们接到一个消息,一群志愿者要从物资中心出发到十几公里外的城北,给一处外来工安置点发放物资。我们赶紧跑到路边拦车,运气不错,搭上了一辆温州牌照、装满物资的面包车。车主姓朱,是个小老板,他中午从温州出发,已经开了7个多小时。看得出来,起初他并不愿意让我们搭车,其实也很好理解:深夜、路上一片漆黑,汽车灯光照在路面的积水上,白茫茫一片……然后,两个陌生的壮汉出现了,要求搭车,的确让人顾虑重重……但在抢险救灾的特殊时刻,大家沟通起来其实特别简单,几句话、几个眼神,就能让彼此明白,大家救灾的心情是一样的。

余姚高速公路收费所会议室是我们在余姚工作的大本营,晚上采访回来已是深夜11点多,由于工作的关系,这里倒是24小时有人值班,有水有电,一切都挺不错的,但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床,只能趴桌子睡觉。快12点的时候,楼下食堂的阿姨上来说,“我给你们炒点蛋炒饭吧。”当时是真饿了,厚着脸皮跟阿姨下了楼,装了满满一碗,还捎带上一盆榨菜汤,吃得精光。毕竟这两天一直在吃面包、喝开水,蛋炒饭和榨菜汤在我眼中可就是“亲人”啊……

记者 范洪 

14口人靠一锅排骨汤挺了3天

今天,我和同事陆麒雯接到指派,去一趟鄞州姜山。

尽管台风已经过去了4天,姜山的平均积水仍有40厘米左右,深的地方齐腰。而且由于停电,姜山没有通信信号,连派出所里也只有一部报警电话可用,进了姜山,一切都得自力更生。

得知姜山镇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横河两侧,我们决定徒步到横河边,看看当地居民的受灾和生活情况。涉水而过,不到1000米的距离,我们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到了横河边,我们“大失所望”,河水已经将岸边的栏杆淹没,为了安全,两侧的住户和商家都被政府转移到了安置点,我们扑了个空。

于是我们开始沿着姜山最繁华的一条商业中心街———人民中路搜寻,但开门的商家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在清理里面的积水。只有一家水果店与众不同,里面顾客来来往往,显得比较热闹。

店主名叫郭世伟,他告诉我们,台风期间他们家14口人3天靠一锅排骨汤挺了过来,虽然这次台风让他们投资了30多万元的水果店损失惨重,但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打算从头开始。

出了水果店,我们还在姜山镇东方二村碰到了分喜糖的毛师傅,他儿子10月5日结婚,因为台风来临,有些喜糖还没来得及送。记者 胡珊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