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志愿者送菜到黄鹂社区。 记者 唐严 摄
“如果没有居民的理解相助、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我们社工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社工董朝亚
8日凌晨3点多,黄鹂社区居委会。
社工董朝亚的手突然滑了一下,脑袋重重敲在办公桌上,醒了。揉着惺忪睡眼站起,“哗哗哗”的雨声传入耳中,她顿时睡意全无,赶紧跑下楼查看:前一天特地在台阶上划好的水位线,早就没过了。“糟了!水位超过海葵来袭时的最高水位了!”
“已经积水两天了,一楼居民家里估计已经顶不住了,得赶紧过去。”想到这,董朝亚的心猛地揪紧了,匆匆跑回办公室。
看到同事和志愿者以各种姿势在桌上、椅子上睡着,她实在不忍心叫醒:憔悴的面容、泡得发白的双腿、小腿上一圈被高筒雨靴磨出的伤口,大家都是从6日下午起就在风雨中持续奋战,好不容易才眯上一会儿。
可情况紧急,董朝亚一咬牙,大喊一声:“积水又高了!”只睡了2个多小时的社区主任史亮几乎在惊醒的同时,从椅子上跳起来。
看了一眼窗外的积水,史亮套上雨鞋就往外走,“一楼的住户家肯定进水了,赶快联系电业局,随时准备断电。留两个人在这里接电话,其他人跟我去转移居民。食品、蜡烛之类的物资也要跟上。”
社区道路的积水已漫到了大腿。社工夏萍敲开99幢1楼的门,80岁独居老人沃阿姨站在水中,愣愣地看着漂起来的脸盆、板凳,脸色煞白,欲哭无泪:“水这么高,我一个人很害怕,到底该怎么办?”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