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大水围困的日夜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22日 07:18   【 】 【打印
0

“阿姨,不要怕,现在就出发,有我们在,您就放心吧!”志愿者将老人背到皮划艇上,夏萍紧紧握住了她不停发抖的手。

沃阿姨被安全送到了社区安置点。亮堂的房间,热腾腾的开水,充足的干粮,桌子拼成的床上铺着柔软的棉被,让她顿时放松下来。那里还有前一天被社工和志愿者们及时转移过去的十几位老人,安心休息了一个晚上后,大家精神都还不错。

“人一多干粮肯定不够,老人肠胃不太好,要去订点热饭菜,被子也得让人再送些过来。”董朝亚在安置点转了一圈,默默记下要张罗的东西,再一次出门采购了。

兴宁路上,人行道上的积水已到膝盖了,董朝亚颤抖着身子,艰难前行。在积水颇深的路口,她遇到了白鹤街道副书记王宁,戴着小黄帽,半个人浸在水里。喊了两天的喉咙早已经哑了,但她仍然坚持发出最大的声音,“这里积水很深!”“当心脚下有台阶”,遇上老人经过,还上前搀扶一把。

转了个弯,一抹蓝色渐渐靠近。董朝亚早就认出来了,那个弓着腰、用尽全身力气拉着皮划艇的身影,是社区民警谢才林。这两天,他的“水上巴士”一直穿梭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转移了多少人,早就记不清了。胡子邋遢,浑身湿透,双腿已经伤痕累累,看到认识的人,谢才林脸上露出一抹笑,“穿着鞋子、裤子在水中阻力大,没走几趟就累得喘,还不如赤着脚轻快。你走路也小心点。”

“人手不够,我们来搭把手吧。”居民陈式勇、吴兴果也主动加入进来,帮忙拉皮划艇。还有两个东北、四川口音的小伙子,利用竹梯和泡沫箱捆扎出一个长约4米的竹筏,推着一位妇女出来,“我们租住在黄鹂,也想力所能及出份力。”

早过了午餐的时间,董朝亚才回到居委会。电话声此起彼伏。社区书记沈海琴用左肩夹住一个电话正说着,又去接另一个电话,看到扛着大包小包回来的董朝亚,赶紧抬手示意:帮忙把本子拿过来。

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居民来电:“子女来接,老人想转移”,“家里只剩榨菜,要食物和蜡烛”“对面三楼阿婆只有一个人,派人去看看”……每个需求后都画了个箭头,写上对接的人和处理结果。

被积水围困的第三天,为了安全,黄鹂社区还是断了电。黑暗中,大家都在暗自庆幸。今年年初,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社区请人将在“海葵”台风中早早进水的电表箱,抬高了半米。这多出来的三天,也让社区能有序安排求助居民,并及时送上蜡烛。

深夜,烛光中的社区办公室很静,忙碌了一天的社工们终于喝上了热茶。热茶是一名附近居民烧的,她想到社区工作人员没地方烧热水,就在家用煤气灶烧了一壶水,蹚着水送了过来。

“有这么好的居民在,我们的抗灾工作一定能顺利进行!”喝着热水,董朝亚感觉全身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