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大水围困的日夜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22日 07:18   【 】 【打印
0

大水围困的日夜 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

10月9日,在余姚的一个小区内,消防员在给被困居民派送食物。 通讯员 颜杰/摄

“路上水再深,也得把食材送进余姚城里来。饭店里有水有电有煤气,就等着开伙。不知道城里有多少人泡在水中两天没吃上热饭了?!”———爱心人士俞熠华

今年30岁的宁海人俞熠华,在余姚做生意已有5个年头。今年5月,他在南滨江路上开了一家“小城大厨”饭店。

10月8日中午12点多,俞熠华冒着大雨,涉水2个多小时到店里。沿途看到很多人涉水前往附近的小卖店、超市等,出来都抱着一箱箱的矿泉水和方便面。

南滨江路上有一段未被水淹,很多人都涉水过来,把这段路当成了“避灾区”。这一段区域内很多店早在6日就闭门。只有俞熠华的饭店还开着。

截至9日晚8时,余姚过程雨量496.4毫米,创64年来纪录,主城区一半以上面积受淹,80多万人受灾,城市交通基本瘫痪,部分区域停水停电。宁波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紧急向余姚灾区调运矿泉水、方便面、糕点饼干等物资。

大水中,吃上一口热饭,成了很多受灾居民的奢望。不少人路过“小城大厨”饭店时,总会抬眼探探店里的情况。一看没什么动静,也就没往里头进。

“今天营业吗?有饭菜吗?”徘徊许久,一名湿了半身的过路人进店来问了一句。他说,一家人已经快两天没吃上热菜了。

“对不起,我们不营业的。”看着那张面露失望的脸,俞熠华有些揪心。当有第三个人进来再问相同的问题时,他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开伙!”

“老板,可是我们食材不多。”店员担心道。

“这儿有水有电有煤气,有食材就能开伙!”此时,店里头有四五十号员工,他们的暂住屋也几乎全被淹,都住在店里。“你们家也住不了人了,尽量通知他们都过来帮忙,这两天我包食宿。”

俞熠华开始联系在宁海老家的朋友。城区里的通信信号已基本失灵,他拨了10多次,才打通电话。“给我准备3000斤蔬菜、2000斤大米和六七头猪,明天早上一定要送到余姚,这里有很多人几天没吃上热饭了。”

第二天下午1点半,经过6次转运,他要的食材全数送到店中。

所有员工加上在店里避灾的员工家属,近60号人,大家立即分工合作。下午3点多,俞熠华和几个员工在店门口摆好桌子,竖起了醒目的“免费供应快餐”的牌子,大嗓门的员工还喊上了:“这儿有盒饭发,有需要的都过来吧!”一时间,店门口人群聚集。

起初,有些混乱。俞熠华也理解:大伙儿是太久没闻到热饭香了。但混乱的人群中,很快有人主动出来维持秩序,让老人和小孩排在前头先领。

为了不断餐,俞熠华在9日下午又追加了3000斤蔬菜和尽可能多的猪肉。“肉菜吃了才有力气!”他特地派了几个员工赶到宁波买肉。

食材供给解决了,煤气却快燃尽了。给饭店供给煤气的店老板早已关了店。好说歹说之下,得知俞熠华做的是好事,店老板涉水打开店门,提供5大瓶煤气,但要俞熠华自己去拉。

俞熠华花了3200元租了一辆工程车。拉完煤气,他坐着工程车到城区里转悠,看哪儿水深,哪儿的人更需要盒饭。下午5点,他和几个员工带着几百份盒饭先后前往名仕花园和余姚宾馆发盒饭。

10日,肉类等食材未能及时到货。俞熠华和员工就用剩余的荤菜,打包了几百份,送往积水最严重的安乐居、花园新村和富巷小区,优先发放给那儿的老人。而排在饭店门口的人们,领到的是红烧萝卜和大白菜。

店里只有塑料收纳箱,可以浮在水上,但放不了多少盒饭。俞熠华特意花了500元向路边卖橡皮艇的买了一艘,还是破的。拉着装满盒饭的破橡皮艇和几个大塑料箱,他和十几个员工前往的是积水最严重的几个小区。

暴雨过后,姚江水位最高达5.33米,超警戒水位1.56米;余姚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145个行政村和社区被淹,受灾人口83万人。

花园新村是积水最严重的小区之一。员工小翁跟着老板,一路蹚着过胸口的积水前行。偶有污水会打进橡皮艇和塑料箱子。为了保证盒饭的卫生,俞熠华和员工们每人左右手都拎着多袋盒饭,在水中一路高举。“要盒饭吗?免费的!老人优先!”“这儿要两份!”每喊一声,楼上就有人应一声。

11日,发放盒饭的最后一天,俞熠华叫员工煮了十几桶姜茶,同时分发给路人暖身。

3天下来,花了多少钱,俞熠华不愿说。他只知道用掉了1.5万个打包盒。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