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大水围困的日夜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22日 07:18   【 】 【打印
0

“被困的人们趴在阳台、窗边,每当我们划着装着水和干粮的橡皮艇经过,他们就用绳子绑着塑料袋或篮子放下来……”———志愿者诸建立

住在慈溪市长河镇的26岁小伙子诸建立怎么也想不到,“68个西湖”的水会在两天内毫不留情地倾泻在余姚大地上。

8日上午,在慈溪开了一家甜品店的他接到了姐姐的电话,“我的余姚朋友被困了,急需橡皮艇去救援。”

“慈溪哪有橡皮艇租,知道的望告知,我们去救人。”8日下午2点48分,诸建立发出了第一条求助微博。此时,他的合伙人高凯已经带着自家的一艘橡皮艇和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开着越野车通过余慈线进入余姚地界,直到行驶至余姚东站处被水阻挡。

“无法再前行了。除了水,还是水,分不清路和河,完全失去方向。没有亲历不知道情况原来这么严重。”

他们就将物资卸在附近的一位“内蒙大哥”开的饭店里。店后头是个大村落,已经浸泡在了浑浊的大水中。在“内蒙大哥”的联系下,村民蹚着水将这批物资安全地运回了村子。

通过微博,诸建立知道,和他一样许多志愿者都赶去相邻的余姚灾区救援了。“越野E族”车友俱乐部一行7人,9日晚就驾驶5辆越野车挺进陆埠镇。8个小时内,他们来回20多趟帮助老人和怀抱孩子的妇女去高地避水,其中3辆车涉水熄火停在水中。慈溪的31岁海归企业家徐先生驾驶硕大的重型卡车“擎天柱”,在水深没腰的余姚城中往返载人送物资。100多名群众被“擎天柱”送到安全地点。各种无法进入深水区的物资都依托着“擎天柱”送到了被困群众的手中。

让诸建立更加感动的是,他的求救信息发出没多久,就有很多陌生人拉着一车车的泡面、饼干、矿泉水、消毒用品等送到了他的店里。还有3艘橡皮艇从白沙街道、横河和胜山镇送了过来。“只能统计数量,都不知道是谁送来的!大家都不留名。”

9日凌晨4点多,诸建立和高凯盘点了4车的物资,和另外两个朋友,再次前往余姚。依旧在“内蒙大哥”开的饭店附近,他们将救援物资分批一次次卸下放入橡皮艇,前往受灾严重的阳光公寓。

“我来带路。”在铁路桥边开洗发店的一名老板看到拉着橡皮艇的诸建立,自告奋勇地加入了这支救援队伍。

在阳光公寓,身高1米86的诸建立惊呆了。“水快到脖子了。”“有人需要水和干粮吗?”诸建立喊了一声,头上的每一扇窗,每一处阳台,纷纷探出头来。不多久,一条条绳子放了下来,绑着各种袋子、篮子。每户装两瓶水、两包面或面包,东西不多,却能暂时应付温饱。中午12点,所带的物资都派发完了。

“可以再多给点吗?”“你们明天还会再来吗?”那些声音带着希冀,一个个表情透露的是一种渴望。

“我们会来的!团市委正组织更多志愿者来灾区援助!”诸建立笃定地回答。

“明天早上9点,我仍在这里等给你们带路!”下午近4点,离开余姚前,洗发店老板与诸建立约定。

自9日下午1点起,沿线经过陆埠、余姚城区、牟山等地的杭甬高速公路大隐、余姚、牟山3个收费站为运输抗台救灾物资的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免费通行,来自宁波市区方向和杭州方向的抢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余姚灾区。这当中既有政府的救灾物资,也有来自各地志愿者以及红十字会发来的物资,还有不少企业向余姚捐赠了自己企业的救急产品。

诸建立的志愿队伍也扩大到7人,好心人来捐助的物资数量也急速攀升。通过网络,各方支援力量投入的好消息也接踵传来:301个临时安置点同时运作,救灾物资相对充足;余姚城区供水供电以及通信能力都在逐步恢复。

久违的阳光钻出了阴云,照在姚城。很多头戴黄帽或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余姚街头巷尾会打上照面,没有太多的对话,只是点头、微笑示意。偶尔,来一句,“唉,你们是哪儿的?”

13日,脚已溃烂长满血疱的诸建立和同伴回到了自己的甜品店。“积水退去了!明天会更好!”诸建立想着,等脚好了,就去找“洗发店老板”、“内蒙大哥”等一些在抗灾第一线遇到的朋友们吃顿饭。

后记

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生活继续,生产继续。灾后恢复生活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历经磨难,已经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学会了从容面对,知道任何灾难都会过去,知道坚强和爱心就是对灾难的最好回应。

余姚一名小学生在灾后如是写道:“给自己一个美丽的微笑,然后用满腔的热情去迎接新的一天。”

这句话,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