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的王乾坤。 (黄丽娟摄)
65岁的王乾坤本可以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然而,他却选择离开已住在宁波市区的家人,继续为他曾经工作了23年的奉化尚田镇法律服务所服务,为村民们提供各种法律咨询,用他的专业知识化解纠纷。
24日上午,当记者走进王乾坤的办公室时,他一边招呼记者随便坐,一边不停手上的活儿。在采访间隙,向王乾坤咨询法律问题的电话不断。说起这些年的工作,王乾坤颇有感触,“经济上虽然没有太大回报,但乐在其中。”
一棵树引起一场纠纷
为基层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意味着面对这些村民的邻里琐事成为了一种常态,这让王乾坤在化解纠纷时必须要有非凡的耐心。村民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往往会让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而让心结越拧越紧。
阿强(化名)在自家坟地旁边种了一棵树,树长大后,他便把树砍了,卖得300元左右。然而,这片山地的承包商阿远(化名)却认为阿强无权砍卖这棵树,他才是树的受益人。
为此,双方闹到王乾坤办公室。单纯按理来说,王乾坤认为双方都有理,“既然双方在道理上谈不拢,那就用法律判断。该片山上长的任何东西的受益人应该是阿远,尽管树是阿强种的,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阿强受益30%,阿远受益70%。“其实大家也不是为了那么点钱,有时候只是为了争一口气,顺着这口气理下去就简单多了。”王乾坤说。
一年纠纷半天里化解
某村一孤寡老人生前曾委托阿华(化名)照顾她,两人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老人去世后的财产全部留给阿华。
村里因造路要征用老人一部分承包山,于是阿华便以协议为由主张自己是该地征用补偿的受益人。但是,村民小组认为山的所有权是他们的,所以补偿应归他们所有。双方互不相让,纠纷持续了一年。
王乾坤认为在此事上双方均有一定的权利,要解决此事应该让双方均能受益。经过半天的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征用补偿款归阿华,但是村民小组收回承包权。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