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是四明山地质公园的重要地貌特征,经过自然力量的风化,原本有棱有角的方块巨石呈现出千奇百怪的造型。有的在长时间风化作用后,棱角渐渐地被磨平,旁边的沙土被流水冲刷掉后,成为球状石蛋。
“地质公园最有特色的造型是什么?”好奇的汪韵玲小朋友正提问,一行人已来到了鹁鸪岩。只见崖壁上的一块岩石犹如一只鹁鸪俯瞰着四明群山,在下面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很多鹁鸪蛋。
“这道景观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花岗岩深埋在地下,遭受长期的风化,流水将旁边的沙土冲走,露出地表,而上面的花岗岩更是在热胀冷缩和重力崩裂的共同作用之下,使它们发展成鸟头的形状,恰好与落在下面的石蛋形成鹁鸪的形状。”工作人员介绍。
地质公园另一处神奇的景观是山顶的自然湖碧玉湖,湖泊总面积0.86公顷,最深处达到5米。“没有任何地表水源的注入,为什么能形成这样一个常年不干涸的湖泊呢?”市民蔡思辉问。
工作人员带着大家找到了湖泊边的黄色粘土风化层,随后解释:“粘土层含水量非常丰富,因为质地酥松,就像一块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补给水分,而风化层下还有一层隔水效果非常好的玄武岩,保证了碧玉湖常年不干。”
丰富多彩的生态物种
秋季的四明山层林尽染,呈现多彩的一面。在四明山地质公园中漫步,除了沿途所见各种不知名的植物外,还能邂逅不少小动物。
沿着栈道下山,一只深褐色的小动物“嗖”地从记者眼前闪过。“这是松鼠,秋天松鼠要屯粮食,活动特别频繁,松鼠身手相当敏捷。”工作人员的话音还没落,松鼠已经三下两下蹿出了大家的视线。
又走了几步,我们又发现了一只正在变色期的螳螂匍匐在地上。
“山里的螳螂个真大,比我在市区看到的大一倍呢,蚂蚱也一样。”市民李涛说,山里还有金钱松、常春藤、青苔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秋天的脚步在四明山停留得比较久,非常美好。
相关链接
市民旅游日其他活动
黄贤森林公园:半价效应以及第五届丰收节的举办,市民旅游日当天黄贤森林公园吸引到了上千名游客。10月的田野硕果累累,香气四溢,稻子笑弯了腰,游客们学习农民做农活。有的手挥镰刀忙着割稻,有的举着稻穗在古老的稻桶里打稻,有的推着独轮车运送粮食。打年糕、做草鞋、滚铁环、踩高跷、跳绳、踢毽子、摸鱼捉虾等活动则让游客们找回了童年的记忆。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