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陈彦襄、夏德容夫妇:如有来生 还要再爱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30日 12:56   【 】 【打印
0

如有来生 还要再爱

图为陈彦襄、夏德容1947年的结婚照。(记者张钫霞翻拍)

如有来生 还要再爱

图为如今的老两口。(记者张钫霞摄)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张钫霞 通讯员 梅碧君

)在新碶高峰家园小区,每天晚饭过后,就会出现一对手牵手的鹤发老人。他们闲庭漫步,任凭小区里的人怎么“笑话”,手都没松开过。

这对老夫妻男的叫陈彦襄,今年86岁,女的叫夏德容,今年85岁。两人在1947年元旦结的婚,当时一个20岁,风华正茂,一个19岁,楚楚动人。“算起来,我们已经结婚66年,是名副其实的钻石婚了。”陈彦襄说。老两口有7个子女,有的在青岛,有的在昆明,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在2004年的时候从重庆随儿子来北仑定居,做了近十年的新北仑人,打算一直在北仑养老了。

熟人介绍相亲,两人一见钟情

说起这桩婚事,二老的脸上露出了几分腼腆。陈彦襄回忆,1946年,他19岁,父母便托人安排了与夏德容相亲。

见面第一眼,男的老实、忠厚、俊朗,没有油嘴滑舌的腔调;女的朴素、善良、知书达理,略带几分娇羞。双方第一印象不错,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两人祖籍都在湖北,家里祖上都是生意人,1938年,抗日战争的枪声已经打响,两家人都逃难到了重庆万州。

虽然双方互有好感,但由于那时封建思想依然盛行,谈恋爱不比现在大大方方。不能明着约会,陈彦襄就想了个法子,每天找时间在人家门口来回溜达,想着都到家门口了,总能见上一面。夏德容看到他每天在家门口没事来回走,心里有数了,但是碍于面子,她要么跟姐妹们藏起来,要么偷偷看,也没出门跟人家打声招呼。这家门口来来回回多少次也数不清了,路都快被踏平了,鞋子也要磨破了,还不见动静,这让陈彦襄很着急,最后只能灰着脸求告父母。媒妁之言后,不久,聘礼抬进了夏德容家,办起了订婚宴,这桩婚事才算敲定了。

求学时鸿雁传情,工作时每月省下四五十元寄回家

由于常年战事,陈彦襄家的绸缎布匹生意日渐萧条。1951年,全国解放已经第三年了,陈彦襄在妻子鼓励下,毅然放下会计账本,重新拾起高中课本,温了半年书,参加了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后经统一分配,陈彦襄被安排在西安西北大学攻读地质学。因为离家太远,四年大学,陈彦襄就回了一次家,两个人的感情就靠书信维系。在重庆万州那头的夏德容生活也相当拮据,靠典当家里的家具衣物为生,过得十分清苦。她唯一的盼头就是那一封封家书,等信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只是一句平安,夏德容都能看上好几回。四年下来,厚厚一叠几十封的家书,成了他们爱的见证,那一个个邮戳盖上去的都是满满的思念。

1954年,陈彦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地质部。但因想念家中老小,陈彦襄申请调往条件更艰苦、但离家近的重庆地质局,从北京来到重庆。1955年5月,调令下来了,陈彦襄风尘仆仆连夜赶了回去。

回到重庆,陈彦襄考虑到家庭负担,申请了野外探矿的职务,因为这样能有一笔不小的野外津贴,可以补贴家用。由于野外地形复杂,有生命危险,还经常就地安营扎寨、风餐露宿,吃住条件可想而知。陈彦襄心里想着妻子儿女,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川藏地区苦寒,他连喝口酒暖暖身都不舍得。每月省吃俭用下来,陈彦襄能寄往家里四五十元的家用。

如今四世同堂,老两口坐看云淡风轻

“之前是她照顾我多点,现在轮到我照顾她了。”回想起那段艰苦又温馨的岁月,陈彦襄拉着妻子的手不愿放开,他告诉记者,现在唯一挂心的是老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每次夏德容吃饭,陈彦襄像看小孩一样,高油脂的不能吃,饭菜要吃口味清淡的,多吃水果蔬菜。“现在反而越活越小了,被人管得严严实实的。”夏德容笑着说,“年纪大了,人还是很贪玩,每次出门,穿戴什么的都是他帮忙准备,我什么心思都不用,这些年饭都是他做的。”

今年86岁的陈彦襄,看上去十分硬朗,精神很不错。他说,这辈子自己淡薄名利,不与人争强好胜,凡事不强求,顺其自然,现在儿孙满堂,子女都很孝顺,每天与老伴聊聊家常,日子过得很舒坦。老夫妻俩66年的相处,有时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这种默契,也许就叫恩爱吧。

夏德容最后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的爱情故事不像《天梯》那样轰轰烈烈,但她收获了老伴一辈子的体贴和关爱,这是毕生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有来生,还要继续爱。

稿源: 北仑新闻网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