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组合拳"成就工人职业梦 宁波涌现22万"金蓝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03日 07:11   【 】 【打印
0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记者周琼 通讯员任社)从卖豆腐的小工,到汽修技师,再到4S店技术经理,13年时间,河南人牛付军在宁波完成了这样的人生“三级跳”。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宁波诸多高级蓝领技工的缩影。政府买单提供培训,绩能并重、多渠道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市产业一线高技能工人人数大幅增加。截至上月底,活跃在产业一线的高技能、高薪酬的“金蓝领”人数已达22.14万名。

从制造向“智造”转型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甬企转型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市大力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体制建设,鼓励一线产业工人提升技能。

我市从2008年起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不同群体享受相同标准职业培训补贴的政策。仅2010年至2012年间,我市就投入培训资金1.38亿元,共有37万人次享受到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5.6万名。而今年一年,我市预计可完成2.2万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达到2008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数的3.4倍。

除了政府、企业的着力培养,对高技能人才的各种配套激励政策,也成为我市诸多产业工人“岗位成才”的巨大驱动力。据了解,我市不仅为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全省最高的岗位补贴金额,还实施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的住房保障制度,企业一线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产业工人,均可比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享受80平方米的住房待遇。政府着力于通过廉租住房、限价房等解决技术工人的住房问题。

这些力道十足的“组合拳”带来的是高技能人才数量增长的“春天”。截至上月底,宁波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2.14万人,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中的比重从2009年的19%上升到去年的23.8%,年培养规模、总量、比例均居全省前列。

这些技能不断提升的产业工人,已逐渐成长为甬企的中坚力量,对我市产业的转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油港轮驳公司的机修工人孙阿五研制的缸套,以每个4000元的价格取代了单价8万多元的进口产品;他研制的轴瓦以每片800元的价格取代了单价2万多元的“洋货”。据该公司统计,近年来,因孙阿五技术改造而产生的直接效益,已超过千万元。而在去年一年间,我市1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及发明创造48项,也为所在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