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怎样让特殊生与普通生融合教育?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06日 09:22   【 】 【打印
0

宽容与善良

几乎在同时,李老师和老陈一起,开始研究自闭症。

那一年,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进入普通学校,铭铭成了这个试点的受益者。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老师也不知道拿铭铭怎么办。她曾经把铭铭的位置调到最前面,“眼皮子底下好管理”,但铭铭的动静实在太大了,常常一上课就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她也曾试着把铭铭安排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但真的没人管了,孩子的行为会更出格。

开学不到一个月,铭铭就把人抓伤了。孩子的奶奶找上门来兴师问罪,李老师少不得赔礼道歉。

“我跟他们说,是我的不是,没有看好。这个孩子有一点点问题,他控制不了自己,他的爸爸妈妈也很难过,谁摊上这样的孩子不难过?咱包容一点点好吗?以后我一定看好。”

铭铭的爸爸也提着水果上门向孩子的家长道歉。

李老师让任课老师不时留意铭铭,让同桌小干部留意,自己不时也会站在教室后面监督,但没多久孩子又闹出事了。

日复一日,层出不穷的状况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那个时候,年轻的李老师“常常会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数年后,李老师看到深圳发生家长联名拒绝一自闭症孩子入学的报道,感慨颇深。站在今天往回看,她很感激自己班上的那些家长,他们的宽容和善良,让她有机会坚持,让铭铭有机会改善。

“你看着我的眼睛”

铭铭是怎么改善的?李老师说,她不是专家,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去研究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孩子走路转圈,她也跟在后面转圈,她想体会一下这样走路的感受;孩子研究窨井盖,她也蹲在旁边看着,可是半个小时过去,窨井盖还是窨井盖……但也不算一无所获,半小时后,铭铭抬起头,破天荒地看了她一眼。

这是她和孩子第一次眼神交流。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没什么改善。直到有一天,铭铭又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她突然灵光一闪,叫住:“铭铭,你看着我的眼睛。”

铭铭真的照做了,李老师心里一喜,她觉得这个是沟通的好机会:“你是不是有什么高兴的事,说给老师听吗?”

铭铭说:“星期天,我们家的电风扇在转的时候……”

李老师已经记不得铭铭讲了什么,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听明白孩子说的那些和他的高兴有什么关系。

她只是静静地听他讲了一个小时,东拉西扯,杂七杂八。

孩子当然没有因为一次谈话就变得正常,但这之后,他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李老师说话的时候,他留心在听了。老师说某些事情不能做的时候,他好像有点知道了。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

“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不能排斥,但也不能因为他是弱势群体就一味纵容。你首先得接纳他,而且是不带情绪的。”负责学校特殊儿童教育的王老师说。在学校,每个特殊的孩子都被要求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包括比赛。

上学期,在全区的公开课上,一个感统失调的孩子,突然把桌子一推,大叫一声“哎呀,这课上得累死了”,腿顺势一伸,一仰头,摔了个四脚朝天。

全场哗然,王老师却带着微笑走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再累上课也要坐坐好,乱踢椅子,摔了很危险。”

“不是公开课,我也会这么做,教育孩子遵守规则之前,先要倾听他的想法,正视他的需求。”王老师说。

王老师曾到杭州接受台湾教授关于融合教育的一个培训。

有个故事让她印象深刻:有个孩子坚持要把一条吐着芯子的绿蛇抱在怀里带进教室。家长纷纷投诉,班主任压力很大,但她最终还是允许孩子把蛇带进来“一起听课”,并给这个“旁听生”安排了个位置———竹笼。后来她发现,蛇是这个孩子唯一的朋友,而孩子对蛇的“研究”也很痴迷,她让孩子在班上讲蛇的知识,还专门为他成立了一个生物角。

“教育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变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接纳他们的与众不同,再帮助他们寻求自身的进步。”王老师说,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