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永恒的追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23日 09:58   【 】 【打印
0

 

象山二中:

“三自主”解法

破教学困境

受教育格局改变,偏远的地理位置制约,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等影响……象山二中的学校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在该县三所公立普通高中处于“三流”水平。面对“按部就班,落后被动”的局面,象山二中大胆尝试课堂改革,摸索出“三自主”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教学困境。

实施新课改,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自上而下的推进,但象山二中是极少数的由自下而上的推动的学校。

“2006年,高一宁波市联考成绩公布,我校数学成绩出现了历年以来的新低。为了改变颓势,我校高一数学组的5位老师经过协商后,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教法———‘先学后教’。”象山二中校长贺贤敏告诉记者。

面对着“教师即使讲上十几遍,学生依旧不知道”尴尬局面,数学组教师试图率先突围。

象山二中教科室主任的吕增锋告诉记者,从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课改的理念,并推出“三自主”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学”为中心,以教师“点拨”为手段,立足学生学习过程中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即在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课内自主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课后自主练习,提升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吕老师说,在上课前一天,老师们会把设计好的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对课本新内容进行学习。

但是高中课程多,作业量大,学生有时间预习吗?吕老师说,那我们将两节课作为一个单位,前一节课预习,后一节课上课,这反而没有使课程进度落下。“学生如都能完成预习内容,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提升,他们对于新内容的印象更深,对于老师的讲课理解也更为快速。”

在上新内容的课的时候,学生们会在老师进入教室之前,自觉地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派出代表上讲台讲述本组的预习心得,解题方式以及遇到的问题。如有不全,下一组的同学会进行补充或者提问,教师在一旁点评打分和点拨。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通过小组讨论,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能寻找到最佳的解题方式。”高二(6)班的学生励文治告诉记者。

“在三自主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被充分关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观点得到老师的重视;遇到疑问,教师则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通过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吕增锋说。

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老师们要求学生跟着导学案以及配套的作业练习做,实行弹性作业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题量以及上交的时间。

“三自主模式,促使教师从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纯的接受、记忆与模仿转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吕增锋说,这使得学生预习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学生需花费40分钟~60分钟才完成的预习任务的时间提速到20分钟。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象山二中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

“三自主教学理念无疑是成功的,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其他学科实际进行推广。”象山二中校长贺贤敏表示。薛丛川 姚翔 张梅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