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许多当年的外来务工明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新的成绩,身份有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基层打工者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已落户宁波,全家都来宁波创业;还有自己开始创业,产业做得很大……
“我每次看到这个标记,就心头火热。”第一届外来务工明星黄兴传对记者说,“关爱外来务工者行动”标志红红的圆圆的,现在至今还藏着,宁波是包容和富有爱心的城市,在这里创业和生活,相信会越来越好。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务工明星徐辉和杨晓霞的故事。自强不息的杨晓霞、兢兢业业的徐辉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广大农民工的缩影,是时代成就了杨晓霞和徐辉的梦。他们走过的路虽不算长却很精彩,让我们更加关注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与奋斗。同时,他们的故事也昭示我们:对农民工,我们最该做的是尊重他们,尊重像杨晓霞、徐辉们的梦想和努力。
杨晓霞:宁波是我的“福地”
杨晓霞坐在记者面前,朴素、沉静,略显拘谨。现在她已是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甬大制品分厂副厂长,但周围的女工仍叫她“晓霞姐”。
杨晓霞将宁波视为自己的“福地”。1998年,年仅17岁的她从江西老家来到宁波打工,在维科精华集团人丰家纺有限公司制品分厂,她从最底层的普通缝纫工做起,凭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缝制的各项要领,并逐渐在公司举行的各项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晓霞把自己的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们,先后带出400多名“徒弟”。在担任公司二车间缝制工段的工段长时,杨晓霞为了带好新人,当人生地疏的母亲首次来宁波探望时,她竟忙得没有时间按时去接站;为了带好新人,她数次做通未婚夫的工作,将婚期延后,最后推迟了两年多。
2003年,杨晓霞荣获宁波市纺织系统缝工比赛第一名和市操作能手的荣誉。2006年,她荣获“第二届宁波市十大外来务工明星”。杨晓霞还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缝制技术,使得操作更加简便,制品更加美观,这一办法还被公司命名为“杨晓霞质量法”,是国内家纺企业中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质量法。
“我喜欢宁波,当初来这里只是为了赚钱,没想到,还赢得了本地人的认同和尊重。”在宁波十几年,如今杨晓霞有了幸福的家庭。2007年,她成为首批落户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2008年,她被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织学院特招为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在2008年,杨晓霞还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外来务工者成长为一名人大代表,这是质的飞跃。农民出身的她,每年都把提案的关注点放在农村和农民工。“我是新宁波人,我有责任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融入到宁波这个大家庭。”
“无论干哪一行,只要肯吃苦,人家就会看得起你。”作为一名80后,杨晓霞依然坚守着父辈的教诲。谈起以后的打算,她说,自己已扎根宁波,融入宁波,今后会继续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还要影响身边的外来务工者,让他们也能在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更好的发展。”
徐辉:这些年跟做梦一样
徐辉是我市首届外来务工者节的“十大外来务工明星”之一。2001年他在江北区环卫养护中心当上了一名清洁工,立下了“扫地要扫出个样子来”的志向,“徐式扫地法”、“徐辉保洁班”、“徐辉学校”……12年间,徐辉成了“扫地名人”,当上全国劳模、市党代会代表。
今年,外来务工者节迎来了10岁生日。说到这个节日,徐辉感概万千,“回过头来想想这些年,真的跟做梦一样。”现在他负责“传帮带”环卫养护中心的100名环卫工人,是“徐辉保洁班”的班组长。
12年时间,宁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辉说,最明显的就是街面上的绿化带多了,扫起街来心情自然好了很多。另外,市民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会自觉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原来槐树路上有个彩票点,一些市民去买彩票,发现没有中奖,就随手把彩票扔在地上,这给同事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就跟店主反复沟通,现在店主不仅会提醒顾客不要乱扔彩票,还在店门外设了一个垃圾桶,废弃彩票都可以放在桶里。”
徐辉告诉记者,他特别想感谢宁波的大环境,给了外来务工者这么多机会,和一系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政策待遇。徐辉说,这些政策让他有了一种归属感。
如今,徐辉一家都在宁波站稳了脚。儿子在洪塘开了一家美发店,女儿女婿在高新区从事美容美发行业。他在宁波洪塘买了一套房子,暂时给儿子住,自己和老伴还是在单位旁边租了一套小屋子。今年更是喜事不断,徐辉的孙女出生,他当爷爷了。说到这里,徐辉脸上满是幸福。
徐辉今年48岁,从不缺席每一届的外来务工者节。当记者问起他参加外来务工者节的感想时,徐辉顿了顿,动情地说,“我到宁波一晃12年,真的挺幸福的。有时候和老伴吃完晚饭去三江口看看,灯火辉煌,真美。我想说的是,干一行爱一行,只要爱岗敬业、用心工作,就一定会有幸福回报。”
记者 卢科霞 苏钧天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