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总是把自己的付出当成是快乐之源,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一群“草根”志愿者——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义工们。
义工队伍不断壮大
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前身是2006年由当时的奉网论坛几位网友组织成立的奉网义工队,这是我市最早的一支义工队伍。市民吴权是当年奉网义工队成立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我市论坛中有不少人呼吁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把一点一滴的爱心力量汇聚起来,不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同时也能让城市更加有人情味,于是他和奉化新闻网的负责人以及一些热心网友商量后成立了奉网义工队。
一个带动一批,一批凝成一群,凡人善举催生“灯塔效应”。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公益的理解愈加深刻,“草根”义工队伍也不断壮大。至今,注册义工已超过400人,既有个体工商业者、媒体记者,也有社区干部、学生等。
“我觉得做义工不但能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徐黎峰是锦屏街道光明社区的一位社区干部,她在2006年的一次公益活动中接触到了慈善义工这个团队,之后只要有时间,每次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徐黎峰告诉记者,大家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每个人做的只是“一点点”,但这微小的力量,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温暖了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
贵州妇女冉茂菊是慈善义工众多帮助过的人之一,她因为患病导致家庭贫困。慈善义工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来到她家看望,为她送去生活用品,让她参加电脑培训再就业……“他们做的事情很小,但非常热情,让我感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帮助我走过人生的低谷,也带动我参与公益活动。”冉茂菊说,如今,她每个月15日都会到市残联参加公益活动。
首创新市民公益平台
今年2月8日,正好是除夕夜,在奉务工的湖南人谢女士找到慈善义工,她因为举报别人吸毒结果被打,躺在家中无法照顾自己。慈善义工了解情况后,马上来到谢女士的租住地,陪她去医院看病,给她送饭,一直忙到当天晚上10时,之后又每天给谢女士送去饭菜。“后来对方回家后,发来了短信,很感激慈善义工这样照顾她,我觉得这是我们义工应该做的。”何美蓉对记者说,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平时遇到困难除了老乡帮忙外就没有其他有效途径,所以他们就成立了新市民公益平台,这个平台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在奉的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这个平台在当时是全省首创。
“有一次有一户外来务工人员的房屋着火,义工就帮忙给他们安置新的房子,给他们足够的生活用品等。上个月,义工在街头看到一位流浪者,后来帮忙送到了救助站,像这样的活动我们做了很多。”何美蓉说。
平均每周2个公益活动
前不久,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七八位义工来到尚田镇王家岭村的巧巧敬老院,为那里的50位老人送去了一批崭新的棉衣和外套。这批衣物是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城做生意的一位爱心商家委托慈善义工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当天捐赠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副会长何美蓉向记者介绍,这个活动是慈善义工今年做的第87个公益活动,义工分会平均每周开展2个公益活动。敬老院是慈善义工经常去的地方,为了能让那些偏远地区敬老院的老年人同样得到热心人士的爱心帮助,他们会主动选一些平时爱心市民没去过或是去得少的敬老院。 记者了解到,慈善义工开展的公益活动涉及面很广,敬老、助学、助困、助医、环保、抗灾等很多领域都有慈善义工的身影。近年来,随着慈善义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奉化人或者外地的企业、团体经常会联系慈善义工,委托他们将爱心物资或者爱心款项捐赠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