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俞志华:守望甬剧草花戏的“俞家婆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2月08日 07:33   【 】 【打印
0

  登台:学“草花”的“小小人”

  1957年,13岁的俞志华排在几百号人的长队中报考宁波市甬剧团。面试时,他唱了一曲五更调。后来,他成为了当时剧团里年纪最小的学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小人”。

  “小小人”以为,只要假以时日,他就能登台演大戏了。没想到的是,剧团没有专门的戏剧训练班,老演员们日夜忙于演出,没有空闲教他。

  那段时间,俞志华只能偷偷地练习唱念做打,偶然有机会登台,扮演的也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比如《田螺姑娘》中的儿子、《无花果》中的外甥等。

  有一天,甬剧老艺人徐秋霞发现了这棵好苗子,却看着他每天只是跑龙套,成不了大器。于是建议剧团领导,不如让他学宁波滩簧,一方面打实专业基础,一方面使传统艺术后继有人。

  宁波滩簧是甬剧的前身,甬剧中一些戏曲程式就是来源于滩簧,但滩簧早已被束之高阁。后来,剧团领导请来当时已经63岁的老艺人张德元,专门辅导俞志华。

  张德元与筱彬元、柴鸿茂并称为宁波滩簧三大“草花(丑角兼反串老旦)”。宁波滩簧演员的行当很简单,女角统称“旦”,男角分为“清客(小生)”和“草花”。

  张德元教给俞志华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他的拿手好戏,也是草花戏中最见功底的剧目《卖草囤》。

  俞志华当时还年幼,他很抗拒,不肯学,委屈地说:“为什么没人学的东西让我学呀?”

  张德元不气不恼,他摸着“小小人”的头说:“一招鲜吃遍天啊!”

  张德元很耐心,手把手地教俞志华表演技巧,怎样使底下观众哄堂大笑,怎样让观众骤然安静,关键是把握好说话的语速和戏剧节奏,还有,就是喜剧天赋了。

  生活中,他对俞志华像对待亲儿子一样。有一年生日,俞志华自己都忘了,师傅却记在心里。他把妻子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鳗鱼鲞端到俞志华面前,让他吃“生日饭”。

  时至今日,俞志华仍然忘不了那些言传身教栽培过他的恩师———张德元、筱彬云、沈桂椿。还有,每当他登台演出时,著名甬剧演员黄君卿、王文斌两位老师都会亲自为他伴奏、指点。

  在诸多老师的悉心培育下,俞志华进步飞快。第一次去上海演出时,他才15岁。那是他第一次踏入上海国泰大戏院。

  他和师傅张德元同台演出甬剧《三县并审》,师傅演长工,他演店小二。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战战兢兢地上台了,一看底下几百号人,他的大脑一片空白。看到师傅投来的鼓励眼神,他紧张的情绪才稍稍镇定下来。

  后来,他陆续上台演出了《两兄弟》中的丁有宝,《好姑娘心里不平静》中的金银龙等小生戏和《一百个放心》的老生戏。但俞志华更倾心于《金生弟》中的小台州、《亮眼哥》中的丁郎当、《五姑娘》中小六子那样的“草花”角色,这样的角色才能让他人戏合一。

  然而,20岁刚出头,正是俞志华的戏剧之花含苞待放时,“文革”开始了,剧团解散了,他去了工厂当工人……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