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郭黛姮:保国寺有更多历史谜团需要揭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2月08日 07:41   【 】 【打印
0

  “从古建筑角度说,保国寺的保护相当到位,而今后对这座文物宝库的建筑艺术还可以作深层次研究,其历史内涵还能进一步发掘,更多的历史谜团需要揭开。”昨天下午,来参加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年纪念活动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黛姮对记者这样说。

  作为国内著名古建筑专家,郭黛姮与保国寺的渊源要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她在清华大学读书,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她从杂志上读到保国寺的发现者戚德耀、窦学智、方长源三人合著的论文(编者注:该论文为《浙江余姚保国寺大雄宝殿》,刊于1957年第8期《文史资料参考》),便对保国寺有了最初的印象。“1984年,由于研究《营造法式》,我第一次到保国寺并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当时感觉这里对文物的认识比较淡薄,管理人员多为退休工人,游客也不多,环境非常安静。”郭黛姮回忆,“如今保国寺已发展成为博物馆,保护相当到位,今非昔比了。”

  郭黛姮非常认同历代保国寺大殿修复中坚持的“修旧如旧”的原则,她引用梁思成的形象比喻:不能把一个老当益壮的老头变成返老还童的小孩。“对文物的修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没有找到科学办法之前,不能换物件,这在许多文物修复工作中是有教训的。”郭黛姮认为,“保国寺最大的修缮是清朝时加高了柱础,以应对江南潮湿的土质。虽经历代多次修缮,但其现存的建筑结构形制基本上保留了宋代重建时的式样,留给子孙后代研究的文物原迹依旧存在。”

  郭黛姮认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保国寺犹如一座宝库,其中的许多谜团值得后人作更深入的研究。她说:“当时中国工匠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同时代欧洲的力学大师,今后还能从它的单个构件作模拟研究,比如可以仔细剖析其建筑造型、比例,墙、窗等各个构件等,对其建筑艺术作进一步探究。”对于保国寺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郭黛姮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保国寺博物馆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除宋代的大殿外,还有清代的天王殿、观音殿、钟鼓楼等,“听说不久前,又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宋代构件,今后应更多地去研究其历史变迁。”

  郭黛姮表示,如今保国寺的保护在技术上相当完善,她细数那些综合性、全方位的保护力量:和同济、清华、浙大等高校合力攻关,开发出实时监控软件,犹如给大殿实施“CT扫描”;有地震、林业部门对天气环境、木材保存状况的监测;还有防雷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等。不过,她也提及了美中不足之处:“保国寺前的慈江近年因为水利需要进行了拓宽,这一方面增加了空气湿度,对木构建筑的保护不利,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文物的历史环境。”她强调,保留历史环境,对认识、保护文物非常重要,而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记者 陈朝霞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