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闸口反成了阻水坝
建议:单闸门改造成三闸门,大涝时三闸齐放
除了现场的大会发言,民建宁波市委会的《关于破解宁波城区排涝瓶颈的建议》作为书面材料交流。
这份材料中重点分析了宁波排涝闸口存在的问题:“内河碶闸口普遍呈瓶颈口状,比上游河面窄很多,排涝的横断面积狭小。闸门放水最高限位普遍接近甚至低于内河最高水面,加上杂物堆积闸门口,排涝闸口反而变成阻水设施。”
材料说,2012年8月竣工的姚江大闸加固改造工程,未能提升排涝能力,反而增加了闸墩间横撑梁,减弱了排涝能力。这次“菲特”姚江大闸最高水位达2.9米,姚江大闸的河道保证水位是2.2米,潮位保证水位也仅2.7米。这个时候,姚江大闸实际上成了阻水坝。姚江大桥上游一侧的漂浮物阻拦设施高度较低,大量杂物随高位水流越过栅栏堆积在大闸的各个闸门口,严重阻碍排涝。
2004年陆续所建的大石碶、印洪碶、五洞闸、甬新闸、老杨木碶、澄浪堰、界牌碶等设施,外江挡潮能力按100年一遇设置,但排涝功能仅按20年一遇设置。
委员们建议:拓宽闸口排涝横断面积,提升闸门限高位。单闸门的可改造为三闸门,平时一闸启闭,涝时三闸齐排。姚江大闸密集的浆砌条石闸墩成为阻水面,闸孔高度与宽度不足、排涝能力差,建议科学评估是否需异址重建。现在没有姚江大闸向下游强排的措施。建议在姚江大闸和沿江碶闸口科学评估,添置强制排涝的设施设备,在高水位时也能强制抽水排涝,而不是坐等低水位时自然排涝。研究增加姚江大闸东侧船闸的排涝功能。建设以排涝泄洪为主的兼具通船功能的船闸,以提高姚江的应急泄洪能力。
“多龙管水”造成治水缺位
建议:参考广州经验,由水务局统一来管
治水及城区内河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中,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和河道规划等职权属于水利部门;河道建设、水行政执法工作隶属城建部门;排污审批及执法又由环保部门把关。
袁葵芳委员说:“这种‘多龙管水,条块分割’的模式,已造成内河管理权限分散,职责不清,遇事不决,效率低下等不良局面。城区内河实行各区属地管理为主后,受制于各区管理体制的不一致,也易造成人、事、物、权的不配套,进而不利于统筹、协调整体河道管护工作。”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