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姚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宁波网1月23日讯(记者富茵琪) 在江北姚江社区住有很多上年纪的居民,他们每天的生活大多是去“市民课堂”上课;参加“夕阳别样红”主题活动;傍晚三五成群会去社区小广场跳跳广场舞。谁能想到,曾经这部分居民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现在,他们已经彻底融入城市,过着城市居民的生活。
据了解,姚江社区是江北区第一个纯农民安置新型社区,共涉及15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村的行政机构属于该辖区,另外方界、荐江、刘马湖、小郎家、宅前张、旧宅徐等村分别先后完成拆村建居,并整体迁入了姚江社区。
社区教育引导农民向市民化转变
曾经都是农民,搬进城市的居民社区,他们生活习惯吗?农民转变市民,如何适应新环境?这其中社区做了不少工作。
郑祖龙,今年60岁,曾是小郎家村村民,已经搬进姚江社区多年,现在他非常享受这种安逸的市民生活。他告诉记者:“现在社区功能齐全,办事情方便,银行、交通、超市、幼儿园等等,所有日常生活所需配套设施是一应俱全。日子过得舒舒服服,没有什么可发愁的事情。”
“社区属于纯农民安置小区,很多农民习惯了邻里之间的来往。根据撤村建居要求,很多农民搬进安置社区,刚进社区是左邻右舍互不认识,对于陌生的新环境大家缺少主动熟悉氛围。”姚江社区余书记说。
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城市生活,社区开始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市民课堂”专门聘请卫生、教育等各领域的专家利用周末时间到社区授课。专家带来的生活常识、健康卫生知识、家庭教育、文明礼貌等多方面的课程培训,促进农民在文化、观念、素养等方面的转型。
余书记介绍,目前该社区的“市民课堂”平均每年要开设12次,年参加人数超过1500多人。
社区文化活动成为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
姚江社区不仅经常组织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文化也是搞得丰富多彩。社区副主任郑勤向记者介绍,目前社区文体队伍有合唱团、越剧团、太极拳队、马灯队、舞蹈队、篮球队、腰鼓队、老年健身操队等11支队伍,共计有300多名成员。
记者了解到,住在社区的谢爱珍性格活跃,起初是她自己在社区拉着几个熟人边放音乐边跳舞。很多居民开始只是围观,后来也被谢爱珍一群人感染了。以前只在一旁观看的居民也主动加入进来,一起跳舞。
谢爱珍告诉记者,他们现在舞蹈队活动内容很丰富,有时跳跳“佳木斯”,有时跳跳扇子舞,球操也会偶尔练练。居民们早晨还会到社区广场打太极。
总之,能想到的文体活动,社区就会组织起来,居民们也十分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正如郑勤所说:“社区活动一开始只为消除陌生环境的隔阂而开展,现在已经成为居民习惯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居民非常安逸地享受着现有市民化的生活。”
“走基层 改革宁波行”系列报道之一:《象山深化农村改革凸显新亮点》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