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市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在全大市范围内推广出租车电招业务,任何市民都可以通过电话、QQ以及智能手机客户端在这个平台上叫车。我市出租车电招推出了近2个月时间,有统计的前一个月,累计电话呼入30267笔,共安排调度业务19778笔,调度成功10007笔,成功率在五成左右,并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用电话叫车是门槛最低的,语音沟通和交流的用户体验也是最好的,但通过手机软件叫车更加直观清晰,两者互有利弊。而官方推出的电招手机客户端也是汲取了打车软件的民间智慧。
相关人士表示,我市的出租车电招系统是每个出租车1台,现在已经覆盖宁波4000多辆出租车,而打车软件只针对司机个人的手机,虽然安装软件数量要超过电招系统,但覆盖范围并没有电招平台广,而且管理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电招平台的使用,服务质量也是有保障的。“我们希望能通过不断提高电招的成功率和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让乘客自己做出选择。”
打车软件的未来在哪里?
差异化、个性化是打车软件的出路
撇开两款打车软件幕后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争,单从打车软件来说,当硝烟散尽之后,它的“个人前途”又在哪里呢?
有一则消息不妨做一些借鉴:就在年前,国外知名的全球性打车软件Uber悄然抢滩上海,推出了自己的中文版主页,这家2009年初创于美国旧金山的软件,其资料显示已覆盖全球41座城市,而与中国的打车软件不同,Uber提供的是豪华车型的预约服务。Uber官方目前已经给出了上海地区提供服务的车型和定价:目前可供选择的只有黑色豪华型轿车,车型包括奔驰S级、宝马7系以及奥迪A8。打车有起步价,设最低消费,可以分为时间和公里数两种计费方式,完全走高端化路线。
市政协委员、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院长、交通研究院院长杨仁法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对于用车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打车软件的出现填补了一些空白,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存在是客观合理的,它同样给管理部门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借鉴和经验,有其积极意义。随着城市基础电招服务平台推出并日益完善,作为打车软件,应该走差异化服务之路,满足更多乘客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增加用户的体验,推出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高端用车、酒后代驾等,就可以有一些盈利的空间,或许“私人订制”才是未来打车软件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一条出路。
深度阅读
马年“二马”请客打车
“烧钱”大戏尚未剧终
黄色图标的“嘀嘀打车”和绿色图标的“快的打车”最近一个月在全国刮起了一阵打车旋风,在他们背后分别是微信和支付宝两家支付渠道的角力。网上有段子说,“马年到了,这是二马(指腾讯的马化腾和阿里巴巴的马云)请小伙伴们打车。”
据“快的打车”COO赵冬介绍,活动前后订单量变化可以用“暴涨”来形容。赵冬透露,“活动前的日均订单量约为60万左右,而开始补贴活动之后订单量已升至128万。我们从零开始到累计订单数突破100万用了8个月,现在我们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预期。”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