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汶溪:历史悠久地名数度变迁 文种故里考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2月13日 09:55   【 】 【打印
0

中心村风光。

汶溪:文种故里考疑

半埋在路边的碎石碑。

净圆禅寺内两根石柱上的题字内容与文种有关。

汶溪与文种的渊源

九龙湖镇文保员严其鹏,带着我们去中心村寻访文种故里的实证。

村中有文种故里桥、文种书院、文种凉亭等遗迹。

严其鹏今年68岁,守护九龙湖镇十余处文保点33年,文种故里桥是其中一处。每一处文保点,他都了如指掌。一路上,严其鹏给我们讲述着历年文保部门考证发现的实物,和自己收集的民间传说,以及所见所闻等。

沿着汶溪公路往西行驶,过了长石村后抵达中心村边上。接着往南一折,进入一条小路。行驶100米后,车子只能停在路边,严其鹏带着我们转向西北方面,慢慢往前走。

路南面是中大河的支流,河水缓缓流动。走过一座桥,严其鹏用手远远指着一大一小两棵歪脖子树说,到了。

前面有小小一座石板桥,三块条石平铺着,看上去平平无奇。它单孔架设在水面上,长6.1米,宽1.85米,桥东侧桥板中镌刻“文种故里”四个字,刷上了醒目的红漆。严其鹏说,这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找到的成果。不过,桥身上没有找到资料记载的署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重修”等字样。

文种,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

据文保资料记载,文种故里桥位于汶溪村下街,由当地秀才郭玉恒于1928年出资修缮。桥的始建年代无考,相传文种辅佑越王勾践灭吴后,乡人为纪念文种特建的。

我们查看了桥基、桥底板、桥侧等,最后在河岸有所发现,岸边有块半碎的石碑,与一个龙头样的石建筑相连。扫去上面的碎石,刻着“寄怀于天地之间”和“怀□韫玉”等字样。怀字后面为空缺,字迹无法辨认。

我们猜想,这可能是怀珠韫玉四字。晋朝陆机《文赋》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用“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这两句话可能是对文种故里桥的补充解释。

桥北面,是文种书院和文种凉亭。

文种书院的前身是西方寺,位于汶溪村下街南部,象鼻山麓。其前身为溪隐庵,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宁波府志》中记载有“溪隐庵由僧人如良于元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僧人净果重修,改溪隐庵为“西方寺”。

寺中大殿墙上嵌着一块“文种书院”匾额石刻。光绪《慈溪县志》云:“(慈溪)县东一十六里有溪隐庵,庵内奉文大夫木主,或曰:即其故居也。”木主,是一种早期故人木质替身物。经过演化,成为牌位,上面书写文字,雕琢图案。旧时书生读书赶考,都要去溪隐庵拜拜文种木主。

后西方寺被拆,建汶溪粮站。数年后,粮站改建汶溪小学,匾额下落不明。

同行的区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在当地采访,有老人反映了一个情况。据说有人经过汶溪东街尽头,空旷杂草中见到一座巨大石碑,碑首有蟠龙缠绕,碑座下有大石龟驮着,可能是赑。碑文上刻有“古越国大夫文种故里”大字,该碑落款可能是清朝同治年间。工作人员按图索骥,但没有找到石碑。

文种凉亭则是在西方寺边上,亭子原名“黄松亭”,为纪念文种而立。

稿源: 镇海新闻网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