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失明仍指挥若定
汉协盛最兴盛的时候,有四十几个工地同时施工。沈祝三极其注重工程质量,为人一诺千金,再加上他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直接与洋人谈生意,这些都有助于他承揽业务。当时汉口的浙江兴业银行经理王道平是沈祝三的老乡,经常给予方便和支持,他能向该行透支的周转资金高达四十万元以上,而王道平的四弟王佑霖是汉协盛附属企业阜城砖瓦厂的总管(经理),相互间都有照应。
汉协盛的业务越来越大,设备不断增加。沈祝三常常以低于其他营造厂的要价接下项目,重要原因便是他能充分利用先进设备。汉协盛拥有英制倾覆搅拌机1台和英制打桩机1台(后仿制4台),起重设备是用电动控制的,购置卡车20多辆,以及轮船拖驳多艘。江面还有替代运输的传输工具,并配有专业的搬运工人。汉协盛与德国哈尔钢铁公司也有往来,每年以低于市场约20%的价格直接从德国哈尔钢铁公司进购两三万吨钢筋运到汉口,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1918年,汉协盛成立十年之后,沈祝三因患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依然从容不迫地电话指挥汉协盛的工程。许多大楼,包括武汉大学,都是在他失明后建成的。
1930年沈祝三承建武汉大学。因为双目失明看不见图纸,凭人口说默算工料,计算工价,指挥施工。条件异常艰苦,但他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武汉大学建在山上,沈祝三在承包时漏估开山筑路费用,为了顺利建成学校,他不但没要求修改合同,而且在工程竣工后信守承诺奉送水塔、水池两项工程。1931年武汉遭遇水灾,又逢经济危机造成原材料大幅上涨。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沈祝三依然坚持“三不原则”:一不愿意主动向业主提高造价,二不愿意拖欠供应商货款,三不愿意拖欠建筑工人工资。
1932年5月25日,在武汉大学新校舍的落成典礼上,时任校长王世杰在演讲中特别提到,“无论如何我们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浙江鄞县的沈祝三先生,他每天自早至晚,都坐在他的小办公室的桌边接电话,指挥珞珈山及其他部分的工人从事工作。感谢他肯以比较低廉的标价,担任这个巨大而且困难的工程。”正是为了建成这座完美的校园,让汉协盛元气大伤,最终也结束了它的兴盛时光。
整个工程完成后,汉协盛亏损达四十万元以上,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在沈祝三最困难的时候,他不得不将三元里房屋和阜城砖瓦厂抵押给浙江兴业银行,贷款连本带利滚成100余万元。这笔债他也还了许多年,直到武汉沦陷时,方才还清。1941年1月,沈祝三在汉口因病去世,时年64岁。
记者 林旻/文 崔引/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