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走在艺考路上的孩子:个中艰辛只有走过才能体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3月05日 07:15   【 】 【打印
0

  艺考生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查看考场安排。

  怎样才能少走弯路?

  选好“导师”是最重要的

  2004年,徐嘉雯开始学吹号,每周去老师家上课,每天练习两个多小时。也就是那一年,大型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开始红遍全国,草根一夜成名的梦想看上去那么触手可及。

  事实上,除了偶尔在作文里,徐嘉雯很少提到“梦想”这个抽象的词。有时候她觉得,这个词是被媒体放大了,用滥了。当大街小巷都在播放“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的时候,她忍不住也会哼两句。她歌唱得不错,只是从来没有想过音乐和梦想有什么直接关系,这个几乎天天穿着校服的女孩一心想的就是好好读书,考个重点中学。而吹号,即便一年年进步很快,级数不断上升,也只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副业,是繁重学业之外的点缀。

  她甚至一度放弃过吹号,在好不容易考上了宁波外国语学校之后。

  在小学,她是班级里的“尖子生”,是当年学校里唯一考上宁外的侥侥者,但到了那所全市有名的重点初中,徐嘉雯曾经有的优越感立刻消失了,她感到很吃力。

  吹号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周一次去青少年宫排练,成为难得的消遣。她开始很期待那个周末晚上的到来,在乐团里得到的肯定与欣赏会让她忘记学业的烦恼。

  有大半年时间,徐嘉雯差不多放弃了吹号,所有时间都投入学习,只求多考几分。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压抑,找不到地方宣泄。

  后来,她听说了“艺考”这条路,一开始有点犹豫,因为听上去总不是件非常靠谱的事,而且家族里也从来没有出过音乐人才。倒是徐妈妈最动心,她说,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舞台,哪怕只是穿着校服,孩子站在整个乐团的中间,就让人觉得胸有成竹、气定神闲。当妈妈的怎么看,她都是全场的中心。至少,在台上,在吹号的时候,女儿是自信的、开心的。

  徐嘉雯也挺动心,爸爸也没反对,他只是说了一句很老套的话,“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好像电影或文学作品里的台词,但这句话还有下半句,“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就这样,初三的时候,徐嘉雯把自己丢了的“副业”又捡了起来。基本功还在,经过努力,她考上了李惠利中学的艺术班,考虑到次中音号实在太小众,开始改学圆号。

  徐嘉雯很庆幸自己在中考前作了这个选择,她所在的这个艺术班,当然也有少数高二甚至高三从普通班插进来的学生,大多是因为觉得普通高考上不了理想的学校而“半路出家”,“他们要比我纠结得多。”

  “高一是打基础,而高二,考什么学校基本上就已经定下来了。”戴文军说。艺术类院校大多采取自主招生的办法,叫作“校考”。各校考试的方法都不一样,同样是音乐学院,相同的专业,有的考声乐和乐器其中一项,有的两项都考,占比也不一样,有的还要加试钢琴或者舞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学校,根据考试的形式,找专业的老师有针对性地训练。

  “选择学校是个非常纠结的过程,除了在网上看资料,许多家长和学生还会到各地去实地考察,反复比较,最重要的是还要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专业课辅导老师,看他愿不愿意收你。一圈跑下来,往往掉层皮。戴文军说,“这和普通高考太不一样了,有太多的门道和技巧,找对门道,才能少走弯路。”

  徐嘉雯的决定做得更早些。两年前,她第一次被宁波的老师带着到上海音乐学院去拜访一位教授。老师说,试试看,如果他愿意收你,那么以后报考这所学校希望就大了。

  这是她第一次跨进上海音乐学院那道窄窄的铁门,她的心怦怦地跳着。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