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冰冷而又痛苦的词。有许多病人因为病情或者年龄面临死亡,能不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抑?昨天下午,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行临终关怀志愿者团队招募座谈会,邀请了辖区3个主要志愿者团队分享“临终关怀”的故事,并希望有更多“勇敢的”志愿者加入。
志愿者分享临终关怀故事
家住南门街道迎春社区的陈女士是社区临终慰藉项目的成员之一,5年来已经照顾了许多临终老人,最多的一次两个星期送走了10多位老人。
“老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通常都会感到害怕,如果这个时候有身边的人可以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和照护,他们就会走得安逸一些。”陈女士说,她曾照顾过的一位老陈,一开始接触时,多次有轻生的念头,陈女士和她的团队成员就经常上医院,陪伴老陈,照顾他,和他聊天,沟通排解对死亡的恐惧,最后老人安逸地离开了。
今年60岁的高平是鼓楼街道苍水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她也讲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感人故事。
一名居住在社区的杨女士得了皮肤癌,全身溃烂。在医生宣告治疗无效后,她不得不回家休养。在杨女士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与她居住在同一个楼道里的左邻右里们都自发当起了志愿者,关怀着这位老邻居。
楼道里有一名儿子在医院工作的女士,因为这点便利,她叫儿子每天下班把医院消毒好的纱布带回来,晚上定时去给杨女士换药。
“皮肤癌的晚期,人还没靠近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腥臭味。拉开纱布,伤口还会喷出血水来……”高平说,住在杨女士楼上的这位好心大姐,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哪怕杨女士故意骂她赶她走也从未放弃。
临终关怀项目也有困惑
其实苍水社区试行临终关怀项目至今已有一年,但外人所知很少。
“刚开始在征求意见时,志愿者们就一致通过不要让‘临终关怀’这4个字出现,大家都说比较阴森,光看名字就心里有压力。”最后定下来的项目名称是“慈航行动”。
牡丹社区的社工赵老师也有与高平一样的经历。“申报的时候,是‘舒心小站’,但最后批下来变成了‘临终关怀项目’。”赵老师说,扛着这个名头出去搞活动,不少人避之不及。遇到热心的社区居民想参加志愿者,也几乎没人愿意报名。
高平说,他们的志愿者团队中有20多位临终关怀志愿者,大多是女性,年龄在50~60岁之间。对临终关怀的对象而言,他们一般也希望是身边认识的、熟悉的人去接近和介入。但有几名志愿者因为“心理上受不了”,服务一年后,离开了队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