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象山 正文

郑芳和她的九个智障“孩子”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3月19日 10:24   【 】 【打印
0

郑芳和她的九个智障“孩子”

郑芳和她的9个智障“孩子”,生活在位于丹东街道上梅溪村的“快乐e家”。除了一日三餐,孩子们在这里还会接受基本自理能力的培训以及做一些有偿的简单手工活。

近日,记者跟随象山仁爱慈善义工大队的志愿者来到了快乐e家。

“阿姨,有人来了。”院子里一位身穿绿色上衣的青年看到我们走近,回头对着里面喊道,随后冲我们憨憨一笑。

听到喊声,郑芳很快走了出来,一边开门一边说:“这些孩子有时候会不打招呼就跑出去,为了安全,院子的门一般是上锁的。”

自掏20余万元办乐园

郑芳家中也有个17岁的孩子,患有脑瘫,7岁的时候送到宁波恩美福利院培训学习,每月光是费用就要1000多元。因为觉得经济压力太大,孩子15岁的时候便接回家中自己照顾。

在此过程中,郑芳时常在思索,像她这样家中有智障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数,而不少家庭因为经济原因可能无法送孩子到培训学校学习。渐渐地,她的心中有了一个决定。

去年7月,在县残联的支持下,郑芳筹集20余万元,在丹东街道上梅溪租了一幢三层楼房,办起了这所“快乐e家”,招收17至32岁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士,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及住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郑芳还请了一个专业的培训老师以及一位负责煮饭做菜的阿姨。

郑芳介绍,她只是象征性地收取每人每月300元的伙食费,经济困难的每月只需200元,而住宿是免费的。此外,郑芳还要自己掏钱,为他们购买点心零食。“有些人不相信我,觉得我是在赚钱。”她无奈地摇摇头,说:“我要是想赚钱的话,何苦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据悉,郑芳筹集的20余万元一部分是向银行贷款,另一部分是她自己借来的,而她丈夫卖鸡蛋赚的钱大部分也投入到了“快乐e家”的日常开销中。“水费电费、老师的工资,哪个不需要钱。”

再苦再累也会坚持下去

目前,“快乐e家”一共有9名智障人士,他们最小的17岁,最大的32岁。早上7点他们准时起床,吃早饭、做早操,休息后,开始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或者看电视。天气好的时候,郑芳和两个老师,会教他们洗衣服。

对正常人来说,吃饭、洗澡、洗衣服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这些特殊的人士来说,需要花费别人数倍的精力和时间。有一个女孩子,刚来的时候吃饭都是用手抓的,遇上她心情不好,就不吃饭,跑回房间锁门躲起来,培训老师每天需要花2个小时来教导她。

还有一个男生,喜欢一边干手工活一边看电视,看着看着手里的活就做错了或者忘记步骤了,郑芳她们只能从头再开始教。

尽管中间的过程很辛苦,但郑芳仍然甘之如饴。孩子们晚上入睡后,两位老师留下陪夜,她则赶回家中照顾自己的孩子。睡前“孩子们”会对郑芳说“阿姨,你明天早点来”,而第二天早上郑芳赶回来时,总能看到几个孩子站在门边。“我知道他们在等我,所以我都准时出现。”说到这里,郑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由于资金有限,郑芳只添置了必备的餐具、床上用品等,仁爱慈善义工大队的志愿者得知情况后,决定与他们结对,并送上了一台抽油烟机。“过几天再去趟银行,申请贷款。”郑芳说,天气热起来后,冰箱、电扇都需要添置了。

虽然“快乐e家”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员也不多,但郑芳表示,再苦再累也一定会坚持下去。“我现在有两个心愿。”她告诉记者,一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来“快乐e家”学习,一些家长不愿意花钱送孩子过来,认为自己在家照顾就好了,“可是孩子终究会长大,如果他们现在不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以后等他们的父母老了,照顾不了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至于第二个心愿,郑芳希望能有企业家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活,一方面孩子们可以得到锻炼,另一面靠自己的双手赚点钱,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记者 俞宇 周科)

稿源: 中国象山港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