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九龙湖杜良岙:幽静古村历史留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3月28日 10:06   【 】 【打印
0

幽静古村杜良岙

丹山起凤牌坊。 九龙湖镇西南角,有一个极小的自然村,名为杜良岙,人口仅一二百,居民五六十户。因为人少、近山,且村中居住者多为老人,整个村子显得格外幽静。

据《镇海地名志》记载,杜良岙,原名杜梁岙,位于汶溪西南1.5公里。它南临大西山,西与毛力山山脉接壤,北接西夜壶山山脉。村由杜姓始居,至今,村人多姓杜。

杜良岙整个的地势,从南往北略微倾斜。花15分钟可在村中转上一圈,绕回村口的古井,见潺潺流动的小溪。

我们在村口遇到热心老人杜老先生,正准备下地干活去。老人家今年81岁,身板硬朗,割菜、养鸡、挖笋,样样不落。他们家的厨房后门,正对着那条从山上蜿蜒下来的小溪。据说,这条小溪流经村中大部分人家的门口。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不过如此。

在村口,遮阳蔽日的大沙朴树下,有一口开放式古井,大约挖掘于清代。圆内径,方井口,条石铺筑。井内原设有吊水踏板,现已被人撤除。这口370年前的古井,井水清澈依旧。它是我区现存年份最久远、造型最奇特的井。透过井水,可以清晰地看到由鹅卵石层叠而成的井壁、井底的坚硬石块。井深三四米,老一辈的村民说,井底到这个深度,再也无法往下多凿一分。根据地形判断,这口井其实是山脚岩石下的一个泉眼。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是喝这井水长大的,因此对它有极深厚的感情。

村中处处可见历史遗痕:明牌坊,清式房屋,民国民居,乃至解放初期的粮食仓库和“文革”口号等,基本保存完好。其中,较有价值的是明牌坊。明牌坊,是一道名为“丹山起凤”的石牌坊,据《慈溪县志》记载,该牌坊为明代建筑,是明朝廷为表彰成化乙酉科(1465年)进士杜焞所立。杜焞,史料记载较少,只说他中进士后出任应天府知县。其碑由明御史颜鲸立,占地面积8.9平方米。

目前,牌坊仅余四根方形立柱,及立柱下的石墩。石质表面,历经数百年,疏松风化。立柱左右排开,组成大小三门。高柱达6米,柱围1.6米,中门宽2.8米,左右二门宽1米。站在其下,仰头望去,藤蔓缠住了仰天的柱子,让人油然而生敬畏感。

“在小山村建造一个气派的牌坊比较罕见,这为研究杜焞及其在明史中的地位提供了一定依据。”文保老人李根员说,四柱基础石墩长2.4米,宽1.35米,高0.8米,全用块石砌筑。以现代的建筑眼光来看,石牌坊也够气派。遗憾的是,牌坊横梁缺失,导致整体建筑结构不够完整。

“丹山起凤”出自元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丹山凤》一诗,该诗前两句是:“丹山五色凤,千岁或一鸣。”大意是赞美辅佐现世的良才。很明显,颜鲸此处题碑的意思,便是称赞杜焞为旷世良才。

据杜良岙老人口口相传,“丹山起凤”石牌坊下,“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成了一条规矩。大小官员毕恭毕敬地从此经过后,沿着一条官道,顺着邵家门—黄沙亭—鹅卵石古道的路线,一直通往汶溪村方向去了。

有牌坊必有进士第。杜焞中进士后,他的旧居便成为进士第。房子外围,是一个高大的门楼,精致的结构下,半碎砖瓦,旧得不能再旧的木门,歪歪斜斜。透过破败的外观,可以看到它的墙体高大,门楼高挑。迈过大门,里面是一幢石砌的房屋。绕过此屋,进士第正房赫然入目。正屋只能粗看,屋瓦掉落、墙体斑驳,一些木材和柴草堆在檐下。

正如很少有人了解到这个古村的渊源,村中当年的官道,因交通变更,道路改向,徒留青青修竹,几许荒凉。

(记者陈饰  通讯员严水孚)

编辑:陈巍

稿源: 镇海新闻网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