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经过先后三批成交,宁波市成交的医用耗材价格在一年多时间内降到华东地区最低水准,市民看病可少掏1.34亿元。与各地现行的招标采购制度不同,这些耗材都是通过宁波新搭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集中采购的。
成交的14大类231种耗材都是宁波当地常用和常规的产品,所有887个品规创下华东地区最低价,如国产一次性异型气管导管,宁波成交价8元,华东其他地市最低成交价32元。
近年来,我市医用耗材用量以年均20%的增幅攀升,耗材占手术病人平均费用的五成以上。价格高昂的耗材不单是患者之痛,也是医院之痛。去年6家三甲医院的采购总金额达6.6亿元,但医院的实际利润仅1800多万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是在为耗材商打工。”一位卫生系统干部坦言。
在国内医用耗材市场“居高不下”“一招就死”等乱象难消的背景下,宁波的这项采购规则创新何以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关键是破除了制度上的障碍。”市医药市场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的这个第三方平台,就是以全市的医疗市场为“筹码”,与厂商进行质量和价格的博弈,引入专家决策机制,确保信誉良好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供应商获得“入场券”,确保最终成交的是优质低价的“实力”产品。
在规则的整体设计中,不同专家团队分阶段“背靠背”票决成为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兼顾多方权益的关键。经过激烈的多轮谈判,胜出者当场上网公布,形成采购目录,医院100%在目录内采购,厂商必须100%供货。三批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一次比一次大,首次15%,第二次32.5%,第三次达到38.79%。三批成交之后,不少固守价格壁垒的厂商只得接受痛失宁波市场的现实。
耗材价格下跌带来了连锁正效应,其使用量同步大幅下降。李惠利医院第一批耗材用量较前年同期下降四成多,平均每位手术患者减少支出558元。“挤干水分减少了耗材滥用。”市纪委驻宁波市卫生局纪检组长胡建华说,这将有效促进医疗风气的好转。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黄长顺表示,现在只需在成交目录里挑选采购,把真正有价值的耗材用到病人身上,做医生的底气足了,医患关系也改善了。
一位成交商说,虽然他的成交产品毛利从2元降至3角,但从只做2家医院到所有市级医院,每月用量猛增到3万多瓶,薄利多销之下收入高了一倍多,还不用费心做推销工作,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产品质量上。一家全球大型医用耗材企业的中国总代理称赞宁波规则“硬气”,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可以堂堂正正做生意,清清爽爽做人。
昨天,占医用耗材用量六成的骨科耗材,作为第四批集中采购项目启动。(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陈琼)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