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收藏上千件明清竹编制品 宁波藏家要办竹艺博物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16日 07:38   【 】 【打印
0

  ●最爱小清新

  文玩竹艺种类丰富,

  令人痴迷

  竹编编法多种多样,有的技艺早已失传,有的竹编又结合了竹刻、木雕、铜饰、绘画、油漆等技艺,是一个艺术结合体。

  “宁波盛产各种竹子,是竹乡。宁波有着悠久的竹艺历史,同时又文人辈出,文人与竹结合,产生了丰富的竹文化内涵。”文玩竹艺的小清新令金再军痴迷不已。

  金再军收藏的文房艺术竹艺珍玩种类丰富,有书箱、笔筒、官帽盒、帽筒、笔搁、镇纸、竹章等,也有书画箩、将军罐、翻黄竹刻、轿珠盒、乐器、竹根雕等。

  如一件插笔用的竹器,是用空心竹管穿制而成,体积不大,但样式奇巧。长方形,两层,像个小柜子,一边有四根高低不齐的竹管。柜身上有两扇小门,打开里面是空的。据金再军考证,这是一件文房用具,是插笔和放小文具的。古人将竹子的功能运用到文房,赋予了竹文化的功能。

  金再军还珍藏了一对竹刻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帽筒’,以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饱含了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器物之一。但帽筒以瓷器居多,竹制帽筒很少。”金再军说道,“这对帽筒上面刻着一组遒劲的梅花,主杆分枝的布局恰到好处,花朵盛开,给人带来古代四君子的想象。帽筒上还刻有时间、人物等款识,更凸显了文人气象。”

  ●一个心愿

  办一个竹艺博物馆,

  传承竹文化

  眼下,金再军收藏的各类竹艺藏品已达上千件。因家里实在放不下,他只得借用朋友在宁海的一处四合院式的老房子,把所有宝贝一一编号,摆放起来。

  “传统竹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正在渐渐消失,特别是老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或离世,民间竹制作工艺濒临失传,亟待我们挖掘和整理。”金再军说,他的最大心愿是办一个竹艺博物馆,以收集、展示、研究、开发中国传统竹艺,将他收藏的明清以来的各类竹篮、竹编书箱、竹刻、竹制作,以竹子为主要题材的书画等众多藏品整合成一家综合性博物馆。

  在金再军的倡议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宁波市文艺家协会、鄞州区文联及宁波中艺金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决定在鄞州区建立中国竹艺博物馆。2013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函批准在鄞州区建立中国竹艺博物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希望我们在现有竹艺藏品的基础上,多方征集竹编、竹雕、竹刻等竹制工艺品,将竹艺博物馆建成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竹文化的传承、研究和保护基地。”金再军透露,目前中国竹艺博物馆网上博物馆(zhuyichina.com)已经开设运行。

  现在,他希望建一个实体竹艺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感受我国传统竹艺的文化魅力,从古代工匠的智慧里,认识生活的本真。记者 黄银凤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