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产业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公务飞行、航拍、广告宣传、紧急救援、航空体育项目等,是我市比较常见的通用航空集中领域。
伴随低空管理改革的深入,通航产业将迸发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其上下游所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器制造、人员培训、运营服务和后续的飞机维护等相关产业链,都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私人飞机产业。去年年底,民航局放宽私用飞行驾照获取标准,私用飞行驾照申领者只要年满17周岁,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体检鉴定取得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完成40小时的理论学习、40小时的飞行训练,通过相应的考试,即可取得私用飞行驾照。
目前国内拥有私人飞机驾照者不到200人,而在周边海岛多、经济发达的宁波,至少已有4人拥有私人飞机,4架飞机一般停在上海,偶尔降落宁波。
业内人士估算,考飞行驾照,要花费16万元;参加飞行俱乐部,花30万元飞100小时;不算油耗,每年维护费为飞机价格的5%;飞行200小时需大修一次,花费约100万元———如个人涉及私人飞机领域,资产必须上亿元,年收入应在3000万元以上。
此外,在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低空开放也将进一步促其立体式发展,从方方面面渗入百姓的生活。
譬如,购买一套普通的休闲级滑翔伞装备仅需2.5万元,一套热气球(可载4人)装备需5万元,宁波普通家庭基本可承受。在取得飞行驾照后,就可体验一下“御风而行”的魅力,一圆“飞翔梦”。
低空开放不意味“低空放开”
不过,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并不等同于放任低空无序飞行。在任何空域、任何高度、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任违规违章飞行的存在。
今年1月初,一顶未经相关报备的动力滑翔伞,在雅戈尔体育馆附近闹市区上空飞行,高度三四十米,不时贴着居民楼缓缓飞过,引得附近路人大呼危险———这是比较典型的以个人爱好、纯娱乐性质的“黑飞”。
“近年来,由于部分私人飞行爱好者和通用航空飞行单位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违反规定、擅自飞行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不加以规范,将严重扰乱飞行秩序。”上述驻甬部队航空管制部门人士表示,宁波上空由于空中军事训练较为频繁,低空空域安全更为重要。
据悉,目前低空空域的准入机制包括:1、从事低空飞行活动的航空器应符合民航、体育等部门的适航管理要求;2、从事经营性低空飞行活动,要有民航部门颁发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3、从事低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投保地面第三者责任险,其从业人员还必须取得相应资质;4、组织实施低空飞行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具备对所属航空器实施不间断指挥控制的能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