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宁波中学“希望班”同学18年后重逢母校

开一场怀旧班会 来一次爱心接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26日 09:48   【 】 【打印
0

上周末,一场久别重逢的班会在宁波中学举行。这场班会,缘于18年前一个约定。当年,这个班级的成员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组成了宁波中学首届初中“希望班”。如今,他们相约重返母校,希望将这份爱心传递。

班会上,他们回忆过往读书时的趣事,一起述说现在生活的幸福。而大家一致的想法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他们最好的报答。

春华秋实>>>

岁月在大家身上留下痕迹

当日的同学会特意安排在教室举行,“找找当年上课的感觉。”当年的班长鲍连红主持着这场特殊班会课时笑着说。而当天早上,班级同学已经在当时宁中的老校区走访,合影,回忆恰同学少年的岁月。同学们还郑重其事地围坐在班主任杨杏球老师身边,起立、鞠躬、问好,颇有点课堂再现的味道。

1996年9月,宁波中学与宁波寻呼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初中“希望班”正式开学。这个班的46名初一新生,家庭生活大多十分困难,有无依无靠的孤儿,有父母离异、双亲病重、生活无着落的孩子,也有父亲去世、母亲下岗、生活困难的学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希望班”的孩子们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帮助,有企业为这个班捐资助学,也有爱心人士不时看望慰问。

十多年过去,当年“希望班”的同学少年都已过而立之年,大多31、32岁的年纪了。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在宁波的比较多,也有丽水、上海、杭州等地的同学,甚至有同学远在千里之外的西班牙。

在随后的个人讲述环节,每个到场的同学用简短的时间述说着自己这10多年的经历和现状。李丹丹发言时,哽咽了好几次:“真的很怀念,特别是看到杨老师,我真的很激动。我现在也是一名老师,真的谢谢你们。”

“刚才杨老师看到我穿得很单薄,特意帮我借了件外套。那一刻,那种像受到妈妈呵护一样的感觉又回来了。”已成为一名交警的童海宝激动地说。

“感觉回到了少年时代,青春在这里保存了。”不少同学纷纷感叹。

“当年他们进校后的基础很薄弱,入学考试两门成绩相加甚至只有80、90分,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我当时提出的班训就是‘争一争就赢’。结果同学们都很争气,经过三年努力,无论是班级成绩还是凝聚力,都不逊于其他班级。”杨老师说。

爱心接力>>>

设立助学基金把希望延续

“毕业后,我们相聚的机会不多。几个月前,有同学提议举行毕业十五周年同学会,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召集人之一薛海静告诉记者。

而在筹备同学会过程中,有人提议成立一个助学基金会,资助那些和他们当年一样的寒窗学子。

薛海静说:“当年,很多人默默无闻地帮助了我们,他们不求回报,也不希望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如今,我们也有能力帮助别人了。我们觉得,应该把这份爱像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这也是我们最好的报答。”

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会现场,大家出资成立了“宁波中学希望班助学基金会”。现为律师的薛海静制定了运作规范。按照规定,每年定时公布使用情况并进一步募集,资助对象是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生。

在当日同学会现场,大家就募集到了1.7万元助学。现在某基层银行从事管理工作的周迪在代表班级同学发言时说:“相信班上的同学和我一样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这件事。”

周迪口中的“感恩”二字,成为当天最热的词汇,几乎每个同学都会提及。竺醒同学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份诺言,他是81890爱心志愿者,多年来一直参加着志愿者服务活动。 

杨老师看着讲台上的孩子们,激动地说:“今天,我又想把当年的老班训提出来,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做公益,只要同学们肯上进,肯争取,就会有成绩,这也是我和大家的共勉。”周 浩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