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大受“追捧”,日均租车人次攀上5万;汇集22条线路的市区最密集公交车站“诞生”;试乘市民对轨道交通1号线的便捷发出赞叹:“一站平均只用了一分钟!”
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投用,缓解妇女儿童看病难题;72个病种实行“打包”付费试点方案发布,病种数量全国最多;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新十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提速。
新扩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顺利推进,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增长14.4%;推行共同发展学区,将带来校长教师交流、教学资源共享……
吃穿住行、上学就业、养老看病,今年一季度,民生实事分解落实、加紧实施,甬城民生图景再添浓墨重彩,一枝一叶总倾注着各级党委、政府为群众谋福利、增福祉的执政初衷。
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最公平的福利,当前宁波人民最关切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宁波治污先治水,率先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
让黑河、臭河、垃圾河无处藏身,宁波动真格、真碰硬,一队队暗访组穿城走村找寻“三河”,一条条群众反映强烈的“三河”在全市各家媒体上集中曝光,迅速形成治理共识。
全年任务锁定:治理垃圾河27条、长度60.3公里,黑臭河道治理54条、长度140公里;条条河道实行“河长制”,接受群众监督;农村实施污水治理村510个。
党委、政府在行动,企业、群众也纷纷参与、献策献力。短短几十天后,治理成效初显,覆盖河岸的“垃圾山”逐渐消失,河道黑臭慢慢在消退,不少农户家中的厨房、卫生间接出水管,生活污水有去处、有处理。
事关民生,宁波绝不懈怠。
“治水强基”与时间赛跑。城区5个泵站、河道清淤等应急防汛治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昼夜施工,力争在应对今年汛涝中发挥作用。
“三治理一提高”一刻不停歇。2014年首个工作日,宁波就挥出治理大气污染“组合拳”,颁布实施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加快黄标车淘汰。
“三改一拆”乘势而上一鼓作气。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投入丝毫不减,民生兜底点滴不漏。
一季度,我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26.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8.1%,仅城乡社区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就分别增长17.1%和12.0%。城镇、农村低保人群人均救助额分别为503元和445元。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保持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之时,宁波“双管齐下”保就业、促增收。
一边推动结构调整、落实惠企政策,服务业多数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首季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97%。
一边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收入增长,建实训中心培养高技能人才,实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再难不能难民生。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宁波发展正在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最终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记者 周骥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