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波烹饪大师”周朝晖——于炉火中泼墨挥毫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27日 08:12   【 】 【打印
0

于炉火中泼墨挥毫

于炉火中泼墨挥毫

周朝晖手书菜谱

于炉火中泼墨挥毫

梅童鱼冻

于炉火中泼墨挥毫

莴笋银杏河虾仁

人物名片

周朝晖,1968年生,宁波鄞州人。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获“宁波烹饪大师”、“浙江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大师”,及“中国浙菜金厨大师”称号。宁波市营养学会会员,宁波市名厨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现任宁波万豪酒店宁波菜厨师长。曾获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个人赛热菜金牌,作品《桃园三结义》作为案例入选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育用书《烹饪工艺美术》。在省、市刊物上发表了《谈宁波菜革新之魅力》、《谈宁波菜乡土菜复兴之魅力》等论文,编著出版了《精品宁波菜》,并被天一阁博物馆收藏。长期致力于宁波菜的挖掘、整理、改良及创新,自成特色一派。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这是苏轼的诗句。遥想当年,东坡先生,抓起手中的螃蟹,膏肥肉厚,红中带黄,蟹肉雪白,鲜嫩润泽,酒兴一下子上来,馋痨虫也吊出来了。这句诗不正是宁波名菜“红膏炝蟹”的写照吗?

《舌尖上的中国2》已于上周开播,有关宁波菜,却只是蜻蜓点水,寥寥几笔。这对宁波人来说太不过瘾。雪菜大黄鱼、墨鱼鲞烤茄子、蛎黄跑蛋、腐皮包黄鱼、苔菜煎鲳鱼、冰糖甲鱼、蛤蜊炖蛋、宁式鳝糊……光听这些菜名,就能让你口齿生津,余香绕口。

品着这些佳肴,你知道厨师在熊熊炉火的灶跟间里是怎样捣鼓这些食材的吗?

春日的尾声,我见到了擅长做宁波菜的中国烹饪大师周朝晖。下午两点钟的光景,他依然戴着白色的高帽,系着围裙,举止全无半点烟熏火燎的气息,言谈中渗出一股儒雅的书卷气。

常年自习书法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中国书法的精神融入宁波菜,让宁波菜足以与四大流派(鲁菜、粤菜、淮扬菜、川菜)相媲美。记者 陈也喆 文 

东坡肉———启蒙

也许无法想象,如今的烹饪大师,幼年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书法家。他晨起磨墨,静坐练字,书法带给他的静谧氛围,让他从顽劣捣蛋变得专注安静。

除了书法,他最大的爱好便是享受美食。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西湖边的“东坡肉”。

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母亲带他去杭州玩。游览完苏堤翠柳,他在西湖畔一家小餐馆吃饭。平时最爱吃肉的他,点了一道杭州名菜———东坡肉。

热气腾腾的东坡肉端上来后,他尝了一口,酥而不烂,油而不腻,糯软馨香,真是人间美味。不知不觉中,他风卷残云地吃完了一盘,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母亲又给他点了一盘。

这一次,他一边吃一边问服务员,这道菜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回去后自己做,这样就可以天天吃东坡肉了。那位热心肠的服务员感念于他的天真可爱,便耐心地讲起东坡肉的由来:

宋朝年间,西湖水患不断,时任杭州刺史的苏东坡组织疏浚西湖。从此,西湖多了一道美丽的长堤。为了感谢东坡先生行善惠民,当地老百姓给他送去了猪肉和黄酒。可苏东坡认为,西湖的疏浚,是百姓的功劳。

于是,苏东坡便将五花肉连油一起放进锅里,再放入葱,生姜垫底,五花肉皮朝下放在葱姜上,加入酱油、冰糖、黄酒,加盖用慢火小炖。烹制后,用几个绍酒大坛盛装肉块,犒赏当地的父老乡亲们。此后,苏东坡的清贫爱民与他的“东坡肉”世代相传。

儿时的周朝晖忽然明白,一道菜不仅能带来丰富的味觉享受,背后还流传着辗转千年的佳话。

糟熘鱼片———思考

1993年,已是初级烹调师的周朝晖,被“全国点心状元”葛贤萼老师推荐到上海美食文化进修学院研习中式烹饪。

在那里,周朝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八大菜系的烹制技法,并得到扬帮菜泰斗莫有财大师、京帮菜宗师胡丽妹等老一辈烹饪大师的悉心传授。

美食课堂里,讲台上没有粉笔和教鞭,有的是锅碗瓢盆、煤气炉、刀具、食材。老师在台上一边做菜一边讲解,学生们在底下看。做完后,老师把菜分给学生们品尝。之后,学生们在规定时间里学做这道菜,再由老师纠错。

周朝晖笑言,那段时间,一边学习,一边品尝大师级的美食,他的体重一路飙升。不过,想真正学到精髓,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有一次,胡丽妹大师烹饪了她的拿手绝活———糟熘鱼片。这是一道北京名菜,也是她的代表作。菜还没做完,教室里已糟香四溢。放入口中细品,肉质滑嫩,鲜中带甜,酒香醇厚。

周朝晖自以为掌握了要领,马上动手做起来。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等待胡老师的夸奖。没想到,胡老师看了看品相,摇了摇头,夹起一块尝了一口,头摇得更厉害了。

“胡老师,有什么不对吗?”他的得意瞬间一扫而空。

“首先,从品相上讲,这道菜应该选用黑色的盘子,才能衬托出鱼片的白皙鲜嫩。”胡老师不紧不慢地说着。

“第二,鱼片入锅油温太低,使鱼肉变得僵直,缺少质感。”

“第三,勾芡太稠,鱼片看上去黏糊,不清爽。”

周朝晖只好默默地把鱼片倒掉重来。那天,他在教室待到很晚,重做了几次后,终于做出了“糟熘鱼片”特有的口感。

回到宿舍,周朝晖用毛笔在宣纸上重重地写下“思考”二字。他暗下决心,不做烧菜师傅,也不做小厨师,要做就做烹饪大师。

菜———斐济总理夫人吃出家乡味

20l0年8月,在宁波万豪酒店做厨师长的周朝晖,接待了一批斐济来宾。那天,事先预定好的菜单上有一道宁波特色菜———“菜”。周朝晖犯难了,菜的原料是天菜芯,初夏的天菜很苦,冬天才是吃天菜的时节。对方点名要吃,不好换菜,天菜苦味太重,口感又不佳。怎么办?

忽然,他看到眼前的大白菜,灵机一动。用大白菜代替天菜,烹制菜。这在他的厨艺生涯里还是头一回,但效果却出奇的好。大白菜的口感更爽脆甜馨,斐济总理夫人尝了后赞不绝口,说这道菜像极了她的家乡菜,很久都没尝过了。她吃完一盘后又点了一盘,可见是真的喜欢。

这次歪打正着恰恰是一次重大发现。此后,周朝晖便根据季节选择菜的食材,夏天用大白菜,冬天用天菜,一年四季都能做出浓郁鲜甜的菜。

周朝晖也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食客,烹制不同的口味。比如北方人来饭店,爱点炒白菜,他知道北方人口味偏重,就放了些辣椒。如果是上海人来,他就在菜里多放点糖,以甜提鲜。

周朝晖奉食客为上帝,小心翼翼地调制最适合他们味蕾的食物。可是到了家,多半是夫人下厨。

“在家偶尔也有下厨的时候,如果女儿考试得高分,我就做一桌子菜奖励她。”周朝晖笑着说。

在女儿看来,爸爸的菜总是别出心裁。比如女儿喜欢吃虾和煎鸡蛋这两道菜,周朝晖就动脑筋,传统的虾做法多为红烧、煮豆腐及椒盐。怎样把鸡蛋和虾组合到一起呢?

他将虾去骨切段后,搭配鸡蛋液和葱花香煎,制成了鲜香美味的“虾煎蛋角”。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这道菜,他满足地笑了。

宁波菜如篆书传统而淳朴

童年时代书法家的梦想,并没有飘远。在周朝晖的眼中,烹饪是原料和调味的艺术,书法则是纸和笔墨的艺术,两者都因艺术家的风格不同,而自成一家之体。掌勺好比握笔,甩锅好比泼墨,轻重缓急,分寸拿捏,自在心中。

周朝晖说,中国菜的四大流派中,京菜好比楷书,大方中透着贵气;川菜,多些草根味,恰似草书;粤菜清丽淡雅,犹如行书;淮扬菜略显中庸,堪比隶书。

而在周朝晖眼里,宁波菜好比篆书,传统而淳朴。

宁波菜历史渊远,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籼稻、菱角、酸枣,以及出土的陶釜中,装有龟、鳖、蚌、鱼等水生动物遗骸,说明早在7000年前,宁波人已会简单的烹饪。然而,宁波菜只是中国八大菜系里“浙菜”的其中一支。

这是为什么呢?

周朝晖发现,传统宁波菜重色、重油,口味偏咸,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样式上也偏于简单。经他多年积淀,将书法独特的视觉美感与宁波菜融合,使宁波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宁波小菜的特色,便是‘不失本味’,鱼是鱼,肉是肉。”这是海派女作家苏青在《谈宁波人的吃》里描述的宁波菜特色。

在周朝晖的书中,他对宁波菜也有自己独到的解读:“宁波菜擅长烹制海产鱼类,善于以咸提鲜,烹调时极少用糖,注重真材实料,新鲜度高,很多食材必须是鲜活的。浓郁鲜美,甘腴润泽,讲究入味,呈现与其他菜系不同的食感,是真正将烹调视为味道的一个地方菜。”

“甘腴润泽”这个词,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字字珠玑,是周朝晖妙手偶得,把宁波菜的形态描述得淋漓尽致。

传统宁波菜多以小海鲜和本地土特产为主料,缺乏大菜。为了提升宁波菜的档次,他引进龙虾、辽参、牛肋骨等高档食材,烹制出新派宁波菜。

比如,将番茄汁的红艳酸鲜与龙虾肉的细嫩鲜美融为一体,研制出中西合璧的“至尊茄汁龙虾仔”,让食客在饱满的口感中感悟到自然与和谐。

周朝晖还以家常菜为基础,粗菜精做。比如“萝卜丝拌海蜇”是宁波人家喻户晓的凉菜,他把腌制好的白萝卜片,包入拌制过的海蜇丝,并捏成“水饺”状,创制了“爽脆蜇饺”。

再比如雪菜笋丝黄鱼面,老底子宁波人最端得上台面的一道菜,被他改良成“位上”菜,也就是每人一份。

传统的做法是几条雪菜小黄鱼,一大碗面。他发现这样做,肉质不够滑嫩,鲜气全落入汤中。而且鱼刺很多,不适合老人、小孩和一些外国友人。他于是把鱼骨头熬成汤,把鱼肉上浆滑油后,放进面里,完好无损地把鲜味留在汤与鱼肉中。

如今,周朝晖已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成为“中国烹饪大师”,并著书立说,可是他依然孜孜不倦,“宁波是文化名城,我要把宁波菜烧出浓浓的文化味。”他说。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