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姚江东排慈城段绿化项目已通过立项审核。”昨天,江北区慈城镇副镇长毛国忠收到了一条提醒短信。江北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同时给出了“时间表”:绿化种植工作需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让毛国忠记忆犹新的是,去年底他负责的慈城畜禽整治项目未按期完成,督办短信随之而来,他为此攻坚25天才完成任务。
说起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江北区的领导干部并不陌生。近年来,江北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期。2012年4月,受江北万达广场“会议追踪系统”启发,区里决定将环环相扣、追踪办理的企业管理思路引入行政管理体系,围绕“立项、执行、审核、监督、评价”流程,设置阶段性时间节点,开展项目化管理、信息化运作、动态化监督。
“平台运行两年,已有953个项目纳入监管”。江北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余成国介绍说,监察平台先后发出2.2万条短信,跟踪督促区里确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任务落实。项目一纳入平台,区主要领导和监督部门、项目责任人都会收到至少4条提醒短信———立项、填报进度、进程预警、项目完成。每个任务的进展情况通过绿黄白蓝“四彩图”公之于众,进程滞后或超期未完成,平台会自动触发短信督促,区纪委将进行督办,甚至约谈责任人,两年共督办逾期未完成项目49次。年末江北还要通报“执行力指数”,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年终奖挂钩。
江北区常务副区长徐文华说,以往抓项目落地要开大会小会动员,有了监察平台,所有项目信息一目了然。透明的动态管理“盯”出成效,2012年江北459个大项目按期完结率78.43%。去年494个项目纳入平台,按期完结率达73%,且所有项目的平均进度高达96.7%。而在平台运行之前,重大项目平均按期完结率仅50%左右。
中马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拥锋告诉记者,监察平台成功运行的另一个奥秘,在于“倒逼”区委、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项目正式纳入平台前,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要反复研究部署,一旦进入平台监管,区里每个季度会召开项目推进情况分析会,由多方共同评估项目推进情况、存在的困难,一起来研讨攻坚破难的对策。
今年,江北区第一批243个项目已列入平台监管,并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各街道、部门科级以下的干部,成为有效提升执行力的通用模版。一季度江北经济发展呈现“开门红”,实现GDP51.2亿元,同比增长8.2%。
短评
一种破解“落实难”的好办法
决策做出了,项目引进了,任务下达了,却遭遇“落实难”、“落地难”,这是不少地方的“通病”。如何破解“落实难”?江北区建起“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动态监督项目运行,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好办法。
“落实难”为啥难?除了执行者思想不重视、能力有欠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早落实和迟落实一个样,落实得好和落实得差一个样,甚至拖着不落实也没事,这让一些执行者既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了动力。
江北区通过“执行监察平台”,对“落实”动态监督,适时提醒,执行不力者要被“约谈”,“执行力指数”要公开通报,并与干部的收入和任用挂钩。这就将监督约束和奖惩激励“落实”制度化了,形成了明确的考核导向,并有利于“倒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一分决策,九分落实”,足见“落实”的重要性和难度。不肯落实、落实不力,蓝图、愿景再好,也是纸上谈兵,还容易造成干部作风涣散、办事效率低下,贻误发展良机。当前,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难题,“落实难”就是其中之一。破解“落实难”,亟须像江北区那样,多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想些好用、管用的办法。(记者吴华清 余方觉 江北记者站吴红波)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