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舟为“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题词。
吕舟接受采访时题字。(记者周建平摄)
昨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来到第一站北京,在采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协会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吕舟教授时,他充满期待地表示,大运河申遗对政府和普通百姓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它给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机遇。
申遗:给了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机遇
在吕舟看来,中国大运河申遗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申报工程。“过去的世界文化遗产比如庐山、云南哈尼梯田等均是一个点,顶多是一个面的文化遗产保护,而中国大运河连接了沿岸几亿人口的生活,它是一条线性遗产,它的申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程,难度极大,价值也重大。”
吕舟认为,大运河申遗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他说:“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成为社会性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工作,而应是大众的行为。”他分析,从政府层面来说,大运河涉及到交通、水利、航运、环保、文保等许多政府部门的工作,“如果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觉得保护大运河是一件有利的事情,那么大运河申遗就是多赢的,它串起了一条从南到北新的经济发展带,给了我们一个建设美好家园的机遇。”
吕舟也提及,大运河对人的影响超出以前所有的申报项目,运河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如何划分运河的保护范围,它的核心保护区和缓冲保护区在哪?这些关系到景观的价值,河道的拓宽边界,房地产开发的范围等实际问题,需要好好探讨。”
吕舟还指出,对大运河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要重新认识大运河文化价值,“如果没有大运河这条中国南北的大通道,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可能难以实现,中国历史可能要改写。它将南方精致的生活和北方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相互连接,体现出极强的文化交融和碰撞,让南北共同发展。所以不能仅仅关注水闸、粮仓等,而应从文化等角度,做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谈到浙东运河在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机遇,吕舟认为,浙东运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活态文化遗产的范畴,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从社会生活等更广的角度研究中国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关系,重新认识浙东运河的价值,分析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都是一个好的契机。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