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后,丈夫王永利常常为潘霞捶捶背、揉揉肩。 记者 王鹏 摄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通讯员 王成
如今,潘霞已有诸多头衔,是车站所有班组成员的榜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48岁的“首席”的职场之路并不平坦。
36岁之前,她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家庭主妇。她是被老公“逼着”去上班的,因为长时间呆在家,同社会隔绝,当时已接近崩溃的边缘。
初入职场,她彷徨过,逃避过,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我。
如今的她,丈夫体贴有加,儿女孝顺有为,红飘带也给她带来了充实和快乐。
俗话说,心肠好、心思简单的女人有福。潘霞觉得,她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爱情远嫁宁波
潘霞出生在安徽六安。在她的记忆里,儿时父亲常年不在家,一年难得见几回。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是一名养路工,不得不常年在外奔波。
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住在她家,母亲除了照顾家人,还要去附近的石料场打工挣钱。五六岁开始,她就帮着母亲烧水做饭,后来照顾老人的担子也落在了她那稚嫩的肩头。
高中毕业后,17岁的她也到石料场做临时工。小小年纪,个头还没铲子高,却要在尘土飞扬的石料场将碎石一铲一铲地铲到车上,很快手上就磨出了血泡。
她一干就是几个月,直到热心人给她介绍了男朋友,就是现在的丈夫王永利。
宁波小伙王永利那时正好在安徽六安当兵。初次见面的时候,潘霞觉得这个小伙子很眼熟。原来,王永利所在部队搞基建,他常开着卡车到石料场拉碎石,潘霞那时就对这个憨厚的兵哥哥有好感。
对于潘霞,王永利也不陌生。“她还是个小姑娘,细胳膊细腿的,干活的时候,整个人灰头土脸的。”王永利当时想,谁家的姑娘,这么能吃苦,感慨之余也觉得心疼。没想到,热心人牵线搭桥的竟然就是她。“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吧!”
交往时,潘霞给他说了一件事。她说,小时候放学路上有个破庙,有一天她在庙里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和一个老爷爷在讨饭,觉得他们挺可怜。
那时自己家也穷,常常吃不饱,但她还是偷偷从自家锅底铲了一点锅巴给爷孙俩送去。几天后被妈妈发现了,“我妈不但没骂我,还多烧了一点饭让我给人家送去。”
那一刻,王永利被潘霞的笑容打动了,他下决心要娶这个善良的姑娘。
有时候,爱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恋爱一年后,潘霞告别了父母亲戚,跟着退伍的王永利来到宁波。1985年,他们结婚了。王永利做司机养家,而潘霞就在家里相夫教子。
在家抑郁36岁求职
王永利家住杖锡深山,家里一贫如洗。
潘霞跟着丈夫挺过了白手起家的苦日子;在蜗居的出租房里,她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熬过了吃榨菜的拮据生活;丈夫的乡下亲戚来了一拨又一拨,她也应付得游刃有余。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生活开始起色时,她却觉得挺不下去了。
那时王永利承包客运车辆跑长途,家里总算有了积蓄,也买了房子。孩子们都上学了,潘霞肩上的担子轻了,但是一闲下来,巨大的空虚感就淹没了她。
“房子空落落的,连说话的人也没有,娘家人又那么远,不顺心的事全压在了心里,时间一久,觉得透不过气来。”
她开始彻夜难眠,整天昏沉沉的,稍微一用力,就会眼前发黑,嗓子难受,呼吸不畅,甚至直接晕倒。她找了很多医生,都没能改善。后来去看中医,医生说她是因为长期呆在家,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以及轻度抑郁。
“你去找个工作吧,总是闷在家里,会闷出病来的。”年长的女医生给了她中肯的建议。
2002年,汽车中心站筹建,王永利看到招聘服务员的广告,就建议妻子去报名试试。
当时负责招聘的客运服务部副主任李群艺对潘霞印象深刻:“别人都是自己来的,只有她是老公陪来的,一声不吭地站在角落里。”
李群艺当时对潘霞并不中意,他们想招30岁左右的,潘霞明显年龄偏大,但潘霞有一点让她挺满意。面试的时候,李群艺问她,“你觉得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潘霞很老实,“我什么都不懂,但什么都可以学,最重要的是人品要好。”
刚好缺人手,李群艺就同意潘霞留下来试试,可她当时并不知道,这其实并非潘霞想要的结果。
“我和社会脱离太久,根本就不想上班。”潘霞说,“那段时间,每天回家我都要哭一场。”
同事都是有服务行业工作经验的,工作游刃有余,常常在一起说说笑笑,潘霞总是插不上嘴,除了家务活,她什么都不懂。她怕上班,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大厅,她觉得比在家里更孤独。
服务员有诸多业务考核,除了服务礼仪,还要学会简单的英语和基本的急救技能,要记200多条省际线路的发车和到达时间以及沿途站点,还有常用电话和附近的公交线路。她总是落在别人后面,巨大的挫败感打击着她。
情况直到2003年5月才有所好转。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