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学者周秦:“宁波本是昆曲重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5月11日 07:03   【 】 【打印
0

学者周秦:“宁波本是昆曲重地”

徐岚 摄

“宁波是昆曲发展史上必须提到的一个重镇,甬昆是一个很纯粹的昆曲流派,当时留下了很多遗产,上世纪80年代还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昨天,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昆曲研究学者周秦在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主讲“青春版《牡丹亭》———从临川笔下到昆曲场上”,我市的昆曲爱好者把三楼报告厅挤得满满的,玉笛声度,水磨昆腔,讲座尽显“百戏之祖”的风雅与魅力,周秦特意提到了“甬昆”。

自幼接触昆曲的周秦,擅长诗词,尤工吹笛度曲,一生致力于推广昆曲的他,说自己有“使命感”,“无论艰难与否,我都守着它,昆曲最艰难的时候我埋头苦干,现在形势好了我觉得有隐忧,昆曲专家很多,真正懂昆曲的没几个人,我是读书人的传统做法,管不了别人可以管好自己,努力做,尽人事知天命。由于我的努力,昆曲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我就很开心了。”

1989年苏州大学开设举世无双的昆曲艺术本科班,周秦是负责人,同时还承担了度曲、昆剧乐队、诗律学、昆曲通论四门骨干课程的教学任务。2004年,苏州昆剧院推出了青春版《牡丹亭》,他应白先勇之邀担任青春版《牡丹亭》首席唱念指导。他的昆曲艺术课被列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网络上公开展示后,引来众多的“昆虫”。他携笛走遍大江南北,把昆曲之美带给中国年轻一代。

今年是青春版《牡丹亭》走过的第10个年头,“青春版《牡丹亭》,它既是比较传统的,又是比较好看的。白先勇不是一个昆曲学者,但他是很高明的文化人,挑了最美的演员,又尊重昆曲原来的传统,做得很简约、精致。”10年来,青春版《牡丹亭》演了230多场,“它有学生缘,230多场演出50%以上在高校,40万观众70%以上受过大学教育。这个月18日,青春版《牡丹亭》将第一次来到宁波。”  

周秦说,“浙江的昆曲根植得很深,宁波是昆曲发展史上必须提到的一个重镇,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甬昆还是我们研究昆曲的一个重要对象,但是它现在是死掉了。温州的昆曲因为2000年排了《张协状元》一炮走红,得到文化部重视,后成为现有七大昆曲流派之一。”   

“甬昆是一个很纯粹的昆曲流派,没有跟其他的剧种结合在一起,有浙东文化特色。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苏州两次把宁波的老艺人请到苏州去,教我们的一些年轻人,最后还出了一本书,叫《宁波昆剧老艺人回忆录》。这样一本书,记录下了我们曾经有过昆剧的遗产。”周秦介绍,“但是最后一次我看到他们是在电视里面,昆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的第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日本的NHK电视台前来拍摄,他们对浙江的三个流派很感兴趣,跑到武义、金华,最后跑到宁波乡下,找到活着的老艺人。我们在宁波乡下的一个祠堂,是一个古建筑,雕梁画栋,一位80多岁的老演员唱旦角。现在我想要再拍这样的镜头也拍不到了。”

周秦惋惜道,“传统文化遗产就这样不经意地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流走,如果我们抓住它了,那么它就能继续作为我们的精神遗产存在,如果我们稍微掉以轻心,或者只注重于当前很浮躁的经济建设,把文化不加分晓地全部推到市场上,把它作为商品来卖,那么什么都不会留下来。”本报记者 陈青 通讯员 洪敏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