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上海,充斥着各种外国化妆品,欧美的夏士莲雪花膏、旁氏白玉霜、林文烟花露水以及日本的金刚牌牙粉等等,在方液仙看来,这些化妆品完全可以中国制造。因此,他计划建厂自制,以此来抵制洋货。1912年,20岁的方液仙开始筹建中国化学工业社(以下简称中化社)。这些行为在父亲看来不切实际,因此方液仙没法得到父亲的资金帮助。此时,心软的方母拿出了1万元积蓄给方液仙做本钱,工厂就安在家里,买了一些简单的生产设备,招了几个学徒,开始生产三星牌雪花膏、白玉霜、生发油、花露水、牙粉等等。因为无力刊登广告,百货商店不进他的货,方液仙就雇人挑着产品到街头巷尾叫卖,买主依然寥寥。眼看工厂连年亏损,家人、亲友都力劝方液仙停手,但他仍不灰心,还和友人合伙开办了龙华制革厂、鼎丰搪瓷厂以及橡胶制品厂、硫酸厂等,多为国人首创的化轻工厂。只是,在洋货大行其道的近代中国市场,本土产品几乎没有销路,最终都无奈停产了。
在“五四运动”中绝处逢生,四大产品问世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给中国民族工业带来了生机,全国掀起了抵制洋货、振兴国货运动,中化社生产的三星牌各类化妆品、日用品产品质量过硬,开始被消费者接受,逐渐打开了销路。
1920年,方液仙的叔父方季扬看到了中化社的发展前景,同意投资,使中化社总资本增加到5万元,同时改组为股份公司,在河南路设总公司,方季扬任董事长,方液仙为总经理,并延聘胡士浩为经理,在广东路设发行所,制造化妆品及“三星”牙膏。
在中化社早期生产的众多产品中,除化妆品外,以三星蚊香、三星牙膏和调味粉最为突出。1923年,方液仙续建第二厂,专门制造调味粉及酱油精,与吴蕴初的“天厨味精”一起,逐渐将日本货“味之素”挤出中国市场。1928年,方液仙再建第三厂,专门制造“三星蚊香”,附带生产淀粉、酱色等。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三星蚊香”越来越受欢迎,一向独占中国市场的日货“野猪牌”蚊香终于败北。
蚊香之后,方液仙又瞄准了另一项当时中国日用化工品的空白领域———牙膏生产。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1912年生产的“三星牌”牙粉,是中国最早的国产牙粉。经过多年的试验,到1923年,“三星牌”牙膏问世,售价每支2角,而当时美货“丝带牌"牙膏售价为每支7角,所以“三星牌”牙膏一投入市场,立即畅销国内,之后还远销东南亚,甚至连非洲都有售。
中化社自从蚊香、牙膏、调味品和肥皂等四大主要产品问世后,资本迅速增值,1931年增至40万元,1935年增至100万元,1938年再度增至200万元,生产规模不断扩展。
重视广告和推销,投拍电影《三星伴月》
方液仙的成功之道中,除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和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他也非常重视广告和推销。比如规定每年从营业额中提取0.3%作为广告费,又高薪聘请资深媒体人朱惺公为广告科长,专门为三星牌产品撰写报刊广告文稿。朱惺文专门为三星牙膏设计了奖券广告,并起名叫做“玻璃管里的秘密”。在牙膏管内放一个小玻璃管,管内放三种彩券,分别面值1元、5元、10元。更引人注目的是,还设有“福禄寿”三星奖,凑齐“福禄寿”三星的幸运消费者便中头奖,可以获赠一所住房。这样一来,购买三星牙膏的消费者更多了,不少人还会一直坚持用这个牌子。
中化社还专门组织“国货广告旅行团”,长年奔波,从上海到西安、四川,甚至到云南,每到一处,都树立中化的路牌广告。中化社的各类产品真正做到了妇孺皆知。
在宁波帮博物馆的展厅里,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与方液仙有关的物品。在一只由市民捐赠的“三星牌”蚊香盘前,宁波帮博物馆研究发展部副主任陈茹跟记者说起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上世纪30年代初,音乐家刘雪庵创作了一首探戈舞曲,便是《何日君再来》的前身。1937年2月,上海艺华影业公司受中化社资助拍摄故事片《三星伴月》,导演方沛霖请刘雪庵写一首探戈,作为片中插曲,刘雪庵就将五年前创作的那首交给了导演,并由编剧贝林(笔名)填词,就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何日君再来》。
这首电影讲述了实业家姜立源开办兴华化工厂,以此抵抗洋货的入侵。其长子姜宗良,留学美国专攻化工,毕业后回国主持化工业务,与女歌星王秀文邂逅相爱并历经坎坷,终成眷属。剧中女主角的饰演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嗓子”周璇。在周璇的演绎之下,这首歌更加伤感动人,立刻红遍上海滩。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