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四明茶韵:宁波茶的种植历史久远 名茶辈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 陈鸿   2014-06-08 07:22:49
0

茶文化始于汉,成形于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曾来过浙东寻茶品茶,并在《茶经》一书多次记录越州余姚县(时属越州管辖)生瀑布泉岭所产的茶叶为大茶树芽叶所制成,茶叶特别,品味在整个浙东茶品中属最佳,盛名远播。并转《神异记》中记载:在晋代时,余姚人虞洪在山中采茶时,遇到道人丹丘子,经其指点引至瀑布山,发现了优质茶,因是仙人指点故而誉名为“仙茗”。2008年,在余姚梁弄的白水冲大瀑布之上,瀑布岭腰处的道士山山涧边岩滩中,发现了树龄百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茶经》所记载各地茶叶众多,但只有余姚梁弄瀑布仙茗是《茶经》中唯一留下茶名的历史名茶。在宋代,诗人华镇、王十朋的诗赋中均记载过瀑布仙茗。至明代,一代大儒黄宗羲在《余姚瀑布茶》一诗中云“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时至今日,梁弄镇白水冲村和附近村庄,仍保留着民间传统的制茶工艺。

优质茶具能衬托茶汤的液色,保持浓郁的茶香,是领略品茗情趣不可少的条件。唐代的上层社会对茶具也非常讲究。在《茶经》中就记载了宁波上林湖越窑所产的茶具不但造型极美,而且釉色青翠晶莹,既是艺术珍品,又是极好的品茶茶具,在唐代全国六大名窑中越窑排在首位。同时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瓷》诗中赞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经数十年考证,先后发现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其中位于今慈溪鸣鹤镇上林湖一带的越窑遗址,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上林湖一带蕴藏着丰富的原生高岭土和瓷石矿藏,是烧制青瓷的理想原料。因古代地属越州余姚,故名越窑。越窑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延至宋。如今如贝壳般大量堆积在湖中的瓷片,是当年越窑青瓷繁荣兴盛的遗存。

历史上宁波一直是茶叶重要产区。据《宋会要稿》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明州府年产茶叶510435斤,不但居在整个浙江首位,而且相当于绍兴府、台州府、温州府、衢州府、婺州府、处州府(今丽水)的总产量。

据明嘉靖《浙江通志》、《宁波府志》等记载,宋末元初时,两浙大都督范文虎在车厩岙(当时属慈溪县)参拜宋代著名宰相史嵩之墓时,发现了当地盛产的佳茗,就在墓园旁修建开寿寺,并设立制茶局,监制贡茶。在制茶局负责监制贡茶的为当地知县。每年清明前一天,知县从县城来到车厩岙,至谷雨才能回衙门。所采全为茶芽,采摘的人多为豆蔻年华的处子。当时,慈溪县每年贡茶芽260斤,出产名茶的江西九江府贡茶数量也不过120斤,而宁波府的慈溪县竟超过九江一倍多。

从元初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止,贡茶的历史长达300余年。由于贡茶量大加重了百姓负担,后经万历皇帝恩准敕免进贡。虽然贡茶不再,但当地茶叶一直享有声誉。清代甬上著名文人全祖望在《十二雷茶灶赋序》称当地所产十二雷茶,以车厩、三女山等一带盛产茶叶最好。并作诗曰:“高岗茗草并兰生,制茗当如兰馥清。彻夜经营调火候,全家揉焙到天明。老夫倦睡两三觉,小鸟欢呼千百声。起煮天泉香入口,建溪沽诸浪垂名。”

在历史上,台州所属的宁海也有漫长的种茶历史。南宋台州地方史志《嘉定赤城志》中记载了宁海(宁海旧属台州)茶山茶,在宁海县北九十二里的茶山(现为宁海茶山林场)建有宝严院,里面有一位白衣道士在寺院周边山上种植茶树。北宋治平年间,僧人宗辩进京献于大学士蔡襄,蔡大学士是当时著名茶学大家,著有《茶录》。大学士喝后称赞此品质超过当时著名的日铸茶。这段道家种茶、释家送茶、儒家赞茶的故事传为佳话。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