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波市职教中心35名轨道交通“订单班”毕业生6月上岗

校长勉励:加油,加油,再加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来源: 东南商报  作者: 毛信意 许忠亚 刘 波   2014-06-13 10:15:11
0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轨道交通“订单班”开办四年,交上第一份答卷———校长勉励:加油,加油,再加油!

轨道交通专业的同学在1号线工地学习。

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师资水平 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签定轨道交通人才委培协议前,宁波还没有一所学校有过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因此,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一种富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了当务之急。在拿到“订单”合同后,市职教中心学校立即着手研究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

对于一个全新的专业,学校首先遇到的是专业师资哪里来的问题。为此,2010年6月,学校抽调教师,组建轨道交通师资力量。

“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必须先得有一桶水。”学校邀请全国城轨专家,利用当年假期的时间到学校“传道授业解惑”。培训中,城轨专家以“城轨概论”、“供电”和“车站设备”为主要内容,向学校老师们介绍了城轨交通的运作、城轨列车的控制方式、城轨设备的功能原理及使用维护等知识。

除了“请进来”的培训,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赴广州地铁、南京地铁实地考察,“走出去”开展短期轮训和体验,并接受市轨道交通公司组织的专业水平抽查和考核,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水平。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在新学期到来的时候,老师们的心里终于有了底气。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市职教中心除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外,特别注重素质选修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建设,并结合宁波轨道交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实际,着手编写校本专业教材。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多次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比如说,2010年秋季,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就令同学们充满好奇。学校把学生们带到了轨道交通世纪大道站的施工现场。戴秋寅同学说:“当时,我站在轨道交通建筑工地上,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在施工现场感受的东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通过到工地参观学习,激发了我内心想把专业学好的那股劲儿。” 

此后,该校又多次组织学生,到轨道交通建设现场上特殊的专业课。让学生们直观地感知工程建设情况,与轨道交通企业员工面对面交流,增进学生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找到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行业专家来上课 校企合作更紧密

轨道交通“订单班”开办四年来,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密切关注着这些学生的成长,视该专业学生为“准员工”,从集团老总、书记、运营公司负责人到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到学校进行指导。该专业的招生、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师资提升及兼职教师聘任等多个环节,都倾注了轨道交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市职教中心2010级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应治平同学清楚地记得,2011年5月19日,在市职教中心报告厅里,举办了一场“宁波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吴亚能走上讲台,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企业文化课。应治平做了满满9页的听课笔记,他说:“讲座的内容都是我特别想知道的。”

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还派出一线业务骨干担当学生们的“师傅”角色———派运营处站务副主任马剑波等人到学校上课,并担任学生们的“兼职班主任”。如2012年5月11日下午,马剑波和于丹到学校为同学们上课。马剑波讲课围绕车站的各种站务展开,于丹则为大家阐释了运营管理的各种专业名词,并利用视频来讲述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市职教中心的老师们说:“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很有效。”

此外,校企双方共建实体沙盘、模拟车站和3D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其中实体沙盘完全按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站场和区间比例进行建设,车站站场线路和设备采用1:48比例建模,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