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从北仑新棉村看土地委托流转的前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7-01 09:41:35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昨天,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宁波土地委托流转转出“魔力”》一文,介绍宁波土地委托流转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引起广泛反响。

近年来,我市土地流转率稳步增长,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也面临不少新问题。最近,市政府又提出了“扩大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新目标,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此,日报今起推出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和剖解土地委托流转、农民土地入股的成功个案,探究农村土地流转的潜力所在。

北仑小港街道新棉村地处宁波近郊,全村有千余亩土地,人均不足一亩。 

1999年“二轮”土地承包后,村里劳动力大多进厂务工,出现了土地部分抛荒现象。而农户之间土地私下流转的租金低不说,且由于大多是口头协议,承包矛盾时有发生。 

2008年,新棉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拉开了农村土地委托流转的序幕。由村经济合作社出面,“收储”农民不愿耕种的零星土地,然后再经村集体投入后发包给大户,经营现代设施农业。今年,新棉村转包给大户的租金在2000元到2500元,价格提高了近一倍。 

同等的土地,却转出了不一样的成效,这就是土地委托流转的“魔力”。如今,在这片新的天地里,现代设施农业高歌猛进。 

“毛坯”变“精装”,土地大幅增值

“土地增值,好比是‘毛坯房’变成了‘精装修’。”新棉村党支部书记龚德能形象地打了个比方。龚书记所说的“精装修”,指的是路、渠、沟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和改建标准化大棚。

海敏家庭农场场主徐海波,就是新棉村土地“精装修”的受益人之一。2012年海葵台风期间,他承包的70多亩大棚被刮倒了一半,损失惨重,一时间根本拿不出修大棚的钱,更不要说投入下一季生产了。“当时我甚至有过退出的念头,”徐海波记忆犹新,“要不是村里出资20万元帮助重修大棚,也许这个农场就不存在了。”

挺过难关的徐海波,在2012年下半年尝试“立体种植”模式,一年里土地闲置时间缩短到夏季两个月,在原先的高效农业基础上又把亩均效益提升了1万元。去年,他种植的精品草莓收入达到每亩4.5万元,成为全村种植标杆。

在新棉村,包装后的土地尽管租金贵了些,但仍是“香饽饽”。“上个星期,有一外来户看上村里的20亩地,想托本村人的关系来承包呢!”新棉村原文书陈正方说。到目前为止,新棉村土地委托流转合同达到260份,总面积405亩,超过全村流转土地的一半。

村经济合作社,双方利益“代言人”

采取委托流转后,大户承包土地,不必再挨家挨户去讨价还价,只需和村经济合作社打交道。而村民委托给村经济合作社的土地,大多以“招投标”的形式转租给大户,在竞争中产生合理的租金。

据测算,自2008年实施土地委托流转以来,新棉村用于土地“装修”的资金亩均超过2万元。不仅如此,新棉村经济合作社还承担起农业设施日常维护和电费缴纳,彻底解除大户的“后顾之忧”。

“村经济合作社在大户与农民之间充当‘代言人’角色,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比中介机构更能维护双方的利益。”北仑区农林局副局长王守国表示,从口头协议到明文合同,基本消除了农户与种植大户之间的纠纷,把大量潜在的社会矛盾消弭于无形。

委托流转,新型城镇化“助推器”

新棉村一度曾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村里30多家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吸纳了绝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千亩良田眼看着将要抛荒。另一方面,该村毗邻甬江,大片农田位于生态隔离带内,不能征用土地进行开发。把土地委托流转给大户,走现代设施农业之路,如同一把“锁”,解开了这道难题。此举不但得到村集体班子的支持,也逐渐获得多数村民的认可。

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崛起,如今新棉村每亩土地年收益超过2万元,还涌现出一批固定的农业工人,土地对农村劳动力的“反哺”作用日渐显现。据了解,新棉村的农业工人队伍已发展有60多人,他们管理着近400亩大棚,月收入2500元到3000元,接近在企业打工的收入。

眼下,新棉村村集体班子又有了“如意算盘”:兴建一批农村公寓,让村民们住进新房子,鼓励农户把闲置下来的土地全部委托给村经济合作社进行运作。“我们村离东部新城不到6公里,靠近甬江边还有一大片漂亮的芦苇荡,极其适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龚德能信心满怀。宁波日报记者余方觉 孙吉晶 康庄严 金旭孟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