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景观带
藕缆桥
朱氏宗祠
一群业余文保员在“紫气东来石库门”前留影。(资料图片)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 记者南华 通讯员朱素珍 陈绍波)近日,鄞州区公布第六批区级文保点8处,分别为横溪镇的梅福村徐氏宗祠、吴徐村吴氏宗祠、道成岙村陈氏宗祠;横街镇的惠民村溪脚岭、狮子潭摩崖石刻景观带;高桥镇的藕缆桥村朱氏宗祠、藕缆桥、耕泽园紫气东来石库门。同时公布的还有这批文保点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这次公布的文保点中2处是石刻。紫气东来石库门现为耕泽石刻博物馆收藏,门楼上有“紫气东来”四字石匾,宽1.72米、高0.52米,四周刻“回”字纹,上款“丁丑(1925)初夏”,落款“叔孺赵时棢”。赵叔孺(1874-1945)是鄞县宝兴巷人,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其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缶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张大千更尊其为金石学泰斗。
位于横街镇的狮子潭摩崖石刻,岩高4.59米、宽8.73米。岩石削面横刻“显赫”两楷体大字。鄞州区文管办专家谢国旗认为,狮子潭四周风景秀丽,有瀑布、仙人台、仙人床、仙人洞等景观带,常引得文人墨客到访,该摩崖为金陵游客任伯所书。
还有2处为古代交通设施。横街镇惠民村的溪脚岭是清时惠民村郑氏先祖所建的古道,是旧时连接惠民与乌岩两村的主要交通要道,现存古道由1300余阶条石砌筑的石阶构成,绵延2.91公里。该古道为研究当地山民古代交通及地理沿革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高桥镇的藕缆桥原名云龙桥,为一座三孔两墩石梁桥,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清嘉庆十八年桂月朱石氏重修,改名藕缆桥。
再有4处宗祠。其中,横溪的徐氏宗祠与高桥的朱氏宗祠均为清代建筑,横溪的吴氏宗祠与陈氏宗祠是民国建筑。至此,鄞州区已拥有各级文保单位140处、文保点273处,名列全市首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