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师桥沈氏,从南宋初年迁居观海卫一带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间,沈氏族人在此办学育人,开枝散叶。从民国初年起,因受战乱影响,师桥沈氏的族谱修缮工作一度荒废,距今已有百年。
时隔百年,沈氏后裔决心大规模重新续谱,去年4月6日,成立了师桥沈氏续谱委员会。记者了解到,目前沈氏续谱委员会已收集1.5万族人信息,而重新修订的沈氏家谱预计会在明年年底正式刊印问世。
体现男女平等原则,族中女子与其丈夫都单独入谱
沈氏家族有一部保存完好的宗谱,记录着南宋初年至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700年间的家族史。咸丰年间至明国初年,沈氏各房头也曾陆续修谱,但受战乱影响,这一时段的家谱已有不少缺失,之后的更是空白。参与续谱的沈适飞老人告诉记者,本次续修家谱一是尽可能丰富、完善部分缺失的老家谱,二是续修民国初年至今的新家谱。
“新谱的年限是从民国初年至2014年,续谱之后,族人寻根会容易很多。”沈适飞说,从去年开始,续谱委员会通过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发动各村族人散布修谱信息,走访老年活动室等办法,目前已收集了1.5万名族人的信息,新谱的完成指日可待。
由于老版“宗谱”是繁体字,又没有断句,看起来会比较累。为方便族人阅读,续谱委员会专门花时间整理了老版“宗谱”,将繁体字全部转化成简体字,并为段落加上了标点和注释。
“老谱因为是前人所修,好多东西已无法改变,也只能是加个标点、改个字体。”续谱委员会成员沈维烈表示,很多与时俱进的新元素将集中体现在续修的新谱中。“比方说,新谱中会加入族人的学历、工作简历等内容。”
此外,新谱还将一改传统封建思想,着重体现男女平等原则。沈维烈说,以往修谱时,一般只对族中男子单独入谱进行介绍,族中女子或其丈夫,除了少数有威望的之外,一般不展开叙述。在新谱中,女性与男性一视同仁,都将单独列名入谱介绍,女婿也将以“半子”之称入谱叙述。
族人遍布各地,前来寻根者络绎不绝
经过800余年的变迁与发展,师桥沈氏家族逐渐壮大,目前有十二大房,包括亮东、亮西、明三/明三一,明六,明十,明廿五,杲东、杲西,恭房伦二房、伦四房、明四六房、伦五房。
去年以来,沈氏续修家谱的消息传开后,不少旅居海内外的族人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沈维烈拿出了一封刚刚收到的信件给记者看,写信者是一位叫郑路威的人,他自称其外婆的父亲名叫沈仁缓,是清朝最后的一批秀才。举家外迁后,由于当地沈氏族人稀少,没有家谱可循。为了弄清外婆家族的历史,郑路威希望能在师桥沈氏的家谱中找到线索。
上个月,沈适飞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的电子邮件,对方自称是沈家蕙的孙女沈筠,是师桥沈氏后裔,欲前来寻根。通过沈筠提供的有关信息,沈适飞在家谱中找到了“沈家蕙”,并理清了“沈家蕙”一脉系师桥沈氏明廿五房。半个月前,沈筠带着家人来到慈溪师桥认祖归宗。在家谱中找到祖父“沈家蕙”的名字后,她热泪盈眶,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沈适飞说,在外的沈氏族人不断前来寻根问祖,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的同时,也让续修的家谱更加完整、丰富。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沈氏后人热衷教育事业
根据现有家谱记载,师桥沈氏的老祖宗是南宋初的明州市舶司——沈恒。当年沈恒退休之后,就举家迁往观海卫一带定居,在当地开设“海隅书屋”,办学育人。为了方便学生上学,沈恒出资在书屋前建了一座桥,人称“沈师桥”。这就是师桥沈氏的由来。
“老祖宗就是办学育人起家的,可以说师桥沈氏和教育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沈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修谱老人沈荣恩感慨地说,本次续修家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沈氏子孙不忘家族传统。沈荣恩介绍说,一直以来,师桥沈氏的后人,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商,但凡有了成就都会热衷教育事业,师桥境内的文棋小学、文棋中学,就是旅居香港的富商沈文棋所捐建。
“你们都知道慈溪的育才中学、育才小学吧。”沈荣恩自豪地说,育才教育集团创始人沈宏邦就出自师桥沈氏,他还为本次续谱工作捐赠了不少费用。另据考证,已故香港明星沈殿霞,著名学者沈钧儒都是其家族后裔。
-慈溪日报记者胡洋溢通讯员袁益明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