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慈溪 正文

曾经的佳肴成为生态杀手 让福寿螺成为“粉红色的回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04 09:58:39   稿源: 慈溪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说到粉红色,一般就会给人一种甜美、温暖的感觉。可是近来频频出现在慈溪田间地头、河道边、芦苇杆上的粉红色卵块,却不讨人喜欢,甚至造成一些市民心里的恐慌。

  引进食用螺 无奈成灾害

  这些粉红色卵块产自福寿螺。福寿螺,原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4年作为食用螺引入慈溪,在我市一些地方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后因生长速度过快,导致肉质不佳,逐渐失去了市场,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很快从养殖地向河道、池塘、田间沟渠、农田等扩散。近几年,福寿螺数量剧增,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市民的注意。

  据了解,福寿螺繁殖能力惊人,每年的5月至8月是福寿螺的繁殖旺季,一只雌性福寿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巨大的基数加上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福寿螺疯狂增长的重要内因。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福寿螺繁殖生长提供了宜居的场所,早期的农业生产提倡“淤泥还田”,定期将通过田间沟渠流入河道中的淤泥进行清理挖掘还田,福寿螺随之大量进入农田。另外,近几年来逐渐提升的水质、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为福寿螺繁殖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了解,今年是继2011年之后,市农业局第二次向市民发起号召,打一场全民参与的福寿螺歼灭战。

  昔日美味为何成过街老鼠

  福寿螺曾因肉质细嫩鲜美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一度成为养殖者手中的香饽饽。据了解,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苏都曾大量人工养殖福寿螺。

  不过,2006年一则北京两名食客食用“香辣福寿螺”和“凉拌螺肉”后,被诊断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消息传出后,曾经的美味让人望而却步。据了解,每只福寿螺内含有广州管圆线幼虫3000到6000条,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出现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破坏神经导致痴呆,甚至死亡。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生食福寿螺,务必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福寿螺在农业生态方面更是一名“水稻杀手”。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在我市主要啃食水稻和茭白。福寿螺数量多、食量大,会咬断水稻主孽及其有效分蘖,导致水稻产量一定程度下降。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还危害水仙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是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福寿螺在河道、池塘等水域内大量繁殖,大量吞噬藻类和其他微生物,极大程度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若情况严重,还会导致部分水生物种灭绝。

  久患难除我们该做些什么

  “要想把福寿螺彻底断根,从慈溪消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繁殖速度快,扩散面积广,在小水沟、小阴沟里面很难彻底清除。”市农业局相关专业人员说,该局已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把灭螺的科学方法传达到各镇、街道的农办,以将福寿螺控制在安全的数量范围内。

  人工捕杀和人工诱杀是铲除福寿螺最有效的方法。人工捕捞河道中的成螺以及河道砌坎上的卵块,将其捣碎。在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河沟渠边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卵块进行销毁。另外,清除河道杂草,消灭越冬螺源,养鱼除螺等措施也可以很有效地对福寿螺进行防控。

  当前,福寿螺在我市各地普遍存在,特别在近几年水环境改善的情况下,福寿螺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因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五水共治”工作要求,结合当前河道整治情况,组织发动市民采用人工捕杀、养鱼除螺等综合措施,打一场铲除福寿螺的歼灭战。■见习记者 袁哲侠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