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焕军在走访的路上。贵州都市报记者 赵惠/摄
《孩子们都叫他宁波好人潘叔叔》后续
昨天傍晚5点多,记者和远在贵州的潘焕军取得联系时,他正和贵州都市报记者一起在从普安到贵阳的途中。今天他将结束贵州之行,并返回宁波。“这次贵州之行收获颇多,回来后仔细梳理一下,还有很多事要做。”潘焕军说。
又有爱心人士加入资助行列
“这次我共对150名学生进行了走访。因为晚报连续两天的报道,在宁波影响很大,昨天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主动和我联系,资助了两名贫困大学生。还有两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也资助了两个孩子。”潘焕军说,这让他感到很开心。昨天,浙江日报的记者也和他取得了联系,对此事进行采访,这更坚定了他公益助学的信心。
潘焕军说,这次他在纳雍县呆了一天,在普安县呆了两天。在普安,他主要走访的是一个叫罐子窖镇的地方,和云南交界,四周都是大山,平均海拔1680米,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区,土地贫瘠,当地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千元。“这儿很多地方都不通车,只能靠步行,这两天我都是在爬山,累得差点都走不动了。”潘焕军说,这里有些山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一年难得吃几次肉,生活十分艰辛,但他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读书的愿望也十分强烈。
想让孩子们午饭吃得更好一点
让潘焕军印象最深刻的是罐子窖镇铅矿学校,这是一所包括小学和初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寄宿制学校,有700多名学生。学校一幢三层高的教学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是砖混结构,到处都是裂缝,已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列为需要改造的校舍之一。学生们的午餐不用花钱,吃的是国家补助的三元钱一餐的午餐。他在的那两天,看到学生们吃的基本都是南瓜和地产蔬菜,很少看到肉和蛋。开饭的时候,因为没有餐桌,700多名学生都是坐在操场上吃饭,遇到刮风下雨十分不方便。
孩子们正是长身体和学习的时候,营养跟不上怎么行呢?经过考虑之后,潘焕军和校长商量了一下,决定回来后发动周边的爱心人士,一起给学校捐助100张餐桌,并给孩子们的午餐加一个荤菜。他在自己建的爱心微信平台上把此事和其他爱心人士商量了一下,大家都表示要和他一起来完成这个心愿。□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