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本以为遇上不还钱的老赖 其实是老公串通他人骗钱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0-14 07:33:44   稿源: 钱江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最近镇海的马阿姨有点心烦,借出去的3万元钱要不回来了,打官司却又得知告错了人。在背后捣鬼的,竟是自己的丈夫。

马阿姨今年52岁,退休后在家带外孙。去年8月,丈夫王师傅跟马阿姨说,战友李先生买房子资金周转有点困难,能不能借5万元钱,3个月后归还。

平日两家关系不错,李先生开口了,马阿姨也不好拒绝。最终凑了3万元,把钱给了王师傅让他转交。出门时,马阿姨还嘱咐王师傅,让对方写张借条。

两天后,王师傅把一张3万元的借条拿回家了。

去年年底,3个月的约定早过了,可借出去的钱没有一点动静。马阿姨心想,也许是人家真有急用,一时还不出钱,也就没催。

到了今年6月,马阿姨坐不住了,先问了王师傅还钱的事,王师傅总是说快了快了。又过了1个多月,李先生一点也没有还钱的迹象。马阿姨拨通了李先生的电话,对方表示钱快还了,不要着急。

过了两周,马阿姨又打电话过去,这次李先生有点不耐烦。

“借了别人钱,态度还这么横!”马阿姨提高了音量。电话中,两人就吵起来了。挂了电话,马阿姨拿出借条看了又看,越想越气。第二天,没跟王师傅打声招呼,马阿姨就请人写了一张起诉状,去镇海法院起诉了。

几天后,接到法院传票的李先生,主动给马阿姨打了电话,埋怨她怎么去法院把自己告了,还说自己冤枉,“钱不是我借的,你自己去问你老公”。

在马阿姨逼问下,王师傅终于说出实情了。原来这3万元,被他拿去还赌债了,李先生只是配合演戏,借条也是自己借他的名义写的。

这下笑话闹大了,马阿姨只能去法院撤诉。

法官也提醒,民间借贷中,最好让借款人当面写借条并签字,签的名字必须是身份证上的名字,不要写小名或曾用名,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本报通讯员 焦川 本报记者 周文丹

编辑: 陈晓怡